從系統的結構來看,現代農業往往犧牲食物鏈作用所形成的草牧食物鏈。以大量的肥料能量的投入,縮短草牧食物鏈,以大量的物質離開農業系統而輸出,造成了系統有機質和養分的虧損。
(3)靠大量地投入機械、化肥、農藥和飼料添加劑來維持農業系統的高產量和高產出,破壞了自耕農在某種程度上保存的一種農業系統內部的“控制機制”。
(4)種間多樣性和種內異質性減低,系統的適應能力下降,使農業系統過分依賴于能源和人工控制,失去了自然力的“恩賜”。
總之,現代農業造成了人與自然的過分分離,其根本的問題在于它忽視了農業的特點。農業的特點在于:具有一定生態系統的自然條件為其必要的場所,生產對象是生物有機體。農業生產過程是對土地、生物、水、氣候等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的改造與利用的過程。農業自然資源很大部分是可更新資源,可以不斷補充,不斷消耗,又不斷恢復,形成良好的有機循環,持續地為人類提供愈來愈多的產品。只要農業的上述特點還未消失,就應該尊重它的生產流程的獨特性。可見,現代農業并不是農業發展的最終形式和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