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聯合收割機以其省時省力、節本高效的特點,受到廣大農戶的歡迎和認可。2014年全國小麥、水稻、玉米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4%、81%、56%以上。機械化收獲已成為當前糧食收獲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收割期選擇不恰當、機收操作技能不熟練、機具調試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個別地區出現機收損失率偏高的現象,影響了糧食的豐產豐收。切實減少機械化收獲環節中的糧食拋灑損失,確保顆粒歸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此,農業部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強化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職業素養,加強聯合收割機的作業質量監督,不斷提高機手執行標準的自覺性。
農業部要求各地要加強技術指導和生產調度。機收作業前,要組織農機技術力量下鄉進行巡回指導,幫助機手正確調試檢修機具,保證機具狀態完好。要組織發布和及時更新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機收作業市場信息,促進供需雙方有效銜接,引導聯合收割機有序流動。機收作業期間,要根據天氣狀況、成熟度等因素,加強機具調度,合理安排作業任務,避免出現收割機供需矛盾緊張現象。農業部將組織有關專家制定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并在收獲期前發布。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強宣傳和普及應用,引導農戶和機手選擇合適機具、適宜割期、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等,切實提高糧食收獲作業質量。
農業部要求,各地要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鼓勵農民購置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收獲機械。積極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加快淘汰老舊收獲機械。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嚴格相關鑒定程序和檢測環節,促進農機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鼓勵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聯合研發新型收獲機械,促進產品升級換代。認真受理和處理聯合收割機等農機質量投訴,維護農戶合法權益。開展質量調查并公布調查結果,凈化農機市場。
農業部提出,一些地方缺乏糧食烘干設備,是造成農作物過熟收割、損失加大的重要原因。各地要優先滿足農民購買糧食烘干機械的需求,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烘干設施,改善糧食收獲后晾曬和烘干條件,解決農戶無法在最佳時期收割的問題。要結合農產品加工設施補助政策等措施,積極開展糧食產地烘干設施建設試點示范,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烘儲技術,努力減少糧食收獲后的霉變損失。
更多糧食輸送機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