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糧食烘干機存在的問題
糧食烘干過程控制在國際范圍內,處于計算機指導操作階段,還沒有達到計算機完全代替人來工作。我們通過兩年多糧食烘干機自控的現場調試經驗總結,認為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1)目前對糧食干燥理論的研究還沒有達到真正認識千燥過程物理本質的程度,這使得建立起反映生產實際的系統物理模型不可能,因此無法實現對烘干過程的計算機控制。
(2)影響糧食水分檢測的因素比較多,對水分檢測很難達到規定的精度水平,所以無法為系統提供可靠的數據。為了完成糧食烘干機智能控制系統開發,我們先后試驗了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德國阿爾伯特公司的水分檢測傳感器、國產哈爾濱公司水分傳感器,結果表明國產傳感器在檢測精度與性能穩定性方面優于德國產品,但為計算機控制系統提供可靠參考數據還有的一定差距。在2003年8月份,國家糧食局召開的“糧食烘干機水分在線檢測與智能控制系統幵發與研究”的驗收總結會議上,到會專家與參加研制的6個科學研究單位,也反映出這一問題。
(3)糧食烘干過程是一個大滯后,強非線性系統。糧食在烘干機內的烘干時間一般在8~12個小時,且影響因素比較多。因此用傳統的控制理論對其進行前饋和反饋控制,都不適合,而應該釆用系統狀態控制與前饋控制相結合方式。
(4)在谷物干燥過程中,谷物顆粒在自重和排糧板的作用下向下運動,而濕空氣通過五角盒排出到大氣中。現場試驗觀察結果表明,這兩個運動之間通過氣固兩相摩擦形成較強的耦合關系。我們在清原糧庫和撫順糧庫試驗期間發現這種非線性耦合關系,且具有臨界值存在。當系統狀態達到這個臨界值時,濕空氣的排出運動對谷物粒子的運動摩擦急劇增加。
在硬件上,我國連續式糧食烘干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糧食烘干機數量不足;
糧食烘干機制造質量有差距;
糧食烘干機自動控制水平低;
熱源裝置及輔助設備還需完善和提高;
更多糧食烘干機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