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生物質高效轉化研究組的“生物質制生物柴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成果在近期《自然-通訊》上發表。這項技術突破將“生物質制生物柴油”技術向產業化方向推進了一大步,有望緩解一直困擾我國的柴油短缺問題。
大連化物所生物質高效轉化研究組自2004年開始研究“生物質制生物柴油”新技術。利用產油酵母將作物秸稈、木屑等可再生生物質轉化為油脂,從根本上解決生物柴油的原料問題。這一技術還可為油脂化工產業提供新原料,部分替代大豆油、菜子油等。此外,產油酵母生物安全性好,提取油脂后可以作為飼料再利用。目前這項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研究組負責人趙宗保告訴記者:“生物質制生物柴油在技術上完全可行,目前制約該項技術大規模應用的瓶頸是成本過高,初步估計利用玉米秸稈生產出的生物柴油比市面柴油價格高近一倍。所以,我們的研究重點是如何提高產油酵母的綜合性能。近期,我們對產油能力突出的圓紅冬孢酵母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并找到了2000多個影響產油性狀的基因或蛋白質。下一步將利用這些信息設計和改造產油酵母。希望通過加入能改善其性能的基因、去除不利基因,進而研制出集各種產油酵母優勢于一身的‘超級酵母’。”
“超級酵母”將可利用更粗放的原料,并兼顧高值化產品,從而顯著降低成本。屆時,生物柴油將有望大規模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