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轉基因作物總面積居世界第六位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2-10 18:26:21
摘要: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十年增百倍 近幾年,發展中國家對轉基因作物的采用在逐步穩定,最終走出谷底,并在2012年超越發達國家,這是一個里程碑。雖然很多人認為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幾乎不可能超越發達國家,但隨著世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量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這種超越發生了。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3月1日在北京發布報告稱,自從大約20年前開始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發展中國家的種植面積首次超過了發達國家。
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十年增百倍 近幾年,發展中國家對轉基因作物的采用在逐步穩定,最終走出谷底,并在2012年超越發達國家,這是一個里程碑。雖然很多人認為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幾乎不可能超越發達國家,但隨著世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量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這種超越發生了。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3月1日在北京發布報告稱,自從大約20年前開始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發展中國家的種植面積首次超過了發達國家。這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進一步減少世界某些脆弱地區的貧困作出了貢獻。2012年發展中國家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量占全球總轉基因作物的52%,而2011年為50%。 發展中國家采用率走出谷底 2012年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前所未有地百倍增長,從1996年轉基因作物首次商業化時的170萬公頃增至1.7億公頃。該年度報告作者,ISAAA創始人兼主席克里夫?詹姆斯(CliveJames)表示:“這使得轉基因作物成為現代農業史上應用最迅速的作物。” 詹姆斯說,發展中國家對轉基因作物的采用在近幾年中逐步穩定,最終走出谷底,并在2012年超越發達國家。這是一個里程碑。之前,很多人認為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幾乎不可能超越發達國家。隨著世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量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這種超越發生了。“這種增長與評論家預測的完全相反。在1996年轉基因技術商業化之前,評論家過早地宣布轉基因作物僅為發達國家使用,發展中國家不會接受并采用轉基因作物。”詹姆斯說。 技術研發需跟上 該報告突出顯示了發展中國家日益意識到種植轉基因作物所帶來的益處。種植轉基因作物不僅能提升產量,而且能節省能源、時間和機械,并能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提高產品質量,延長生長周期。 從1996年至2011年,轉基因作物通過以下方式為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以及氣候變化作出了貢獻:增加了價值982億美元的農作物產量;節省了4.73億公斤的殺蟲劑,因此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僅2011年就減少了231億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從公路上移走大約1020萬輛汽車;通過節省1.087億公頃土地,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并且幫助超過1500萬小型農戶及其家人,共計超過5000萬人口(他們屬于世界最貧困人口)。轉基因作物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萬能的。對待轉基因作物必須像傳統作物一樣,堅持采用良好的耕作實踐,例如輪作管理和抗性管理。 2012年,中國和印度在發展中國家中走在前列,中國720萬小型農戶及印度720萬小型農戶共種植了近150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創下歷史新高。2012年中國轉基因作物總面積居世界第六位。中國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為400萬公頃,含棉花、木瓜、白楊樹、西紅柿及甜椒。2012年棉花成為中國的主要轉基因作物,720萬小型、資源匱乏型農戶種植了400萬公頃轉基因棉花,種植率高達80%,平均每個農民種植0.5公頃。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表示,過去20年來,全球種植了幾億公頃轉基因作物,數億人食用了轉基因食品,尚無科學結論證明其“有害”。全球生物技術發展勢不可擋,轉基因技術是農作物增長穩產的重要途徑。作為農業大國,我國保持糧食持久供應和穩步增長不易,而目前我國糧食自給率只有80%多,未及90%的安全線。在生物技術領域,我國仍面臨戰略機遇期,錯過了就要被動挨打。 黃大昉還認為我國政府對新型生物技術產業政策“未變”,但相比世界發展趨勢,我國的推廣應用速度慢了,在這一領域仍存障礙和爭議。但實際上,我國在此領域的科研并不慢,只是成果未及時推廣,希望政府相關決策更明朗更快。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擁有國際網絡中心,旨在通過共享知識和應用轉基因作物減少饑餓與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