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薄弱環節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將糧食水利等7個重大工程包作為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的重點,其中1000億斤糧庫建設是糧食水利工程包的重要建設內容。
據了解,相比1998年全額由國家投資建庫,本次1000億斤糧庫建設將創新投融資方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倉,通過政府投資補助和社會資本公平競爭兩大類、四種方式來做好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所謂投資補助,即支持中央直屬企業和地方政府增加儲備來建設一部分倉容。
“社會資本以公平競爭的方式參與糧庫建設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是通過放寬糧食收購政策,給一些大企業政策性糧食收儲主體資格來換倉容,由企業來投資建設。第二是通過一些政策性糧食收儲主體,比如像中儲糧總公司與社會企業簽訂糧食倉房租賃合同,以合同來換取倉容,就是國家給社會企業存糧,社會企業建倉,國家可以不花錢。第三則是制定嚴格的準入條件,給一些社會企業政策性糧食的代儲資格換取倉容。總而言之,通過各種方式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做好糧食倉儲設施的建設。”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耿書海表示。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實現了十連增,今年則又是一個豐收年,同時國際糧價比較低,國內糧食庫存大量增加,導致倉儲能力嚴重不足。
據介紹,2013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2萬億斤,其中商品量約7200億斤,而全國糧食倉儲的有效倉容是7718億斤,除去地區結構不合理的一部分,實際上只有5000多億斤可以存糧,所以倉容的缺口比較大。加上部分糧食收儲設施比較老化,特別是南方如果出現降雨,漏雨的比較多,全國約2000多億斤危老倉庫需要改造。
“今年東北地區倉容不足的問題尤為突出,大量糧食露天存放,所以在這種庫存大量增加的情況下,糧食倉儲設施有必要加快建設;此外,加快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有利于建立國家儲備調控體系,增加各級政府儲備,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同時促進農民增收,防止農民出現賣糧難,另一方面則可以糧庫建設拉動投資,穩定經濟增長。”耿書海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