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艱難爬坡 行業推動要有的放矢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8 21:26:05
全國生物柴油行業協作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國內生物柴油企業設計產能達200萬噸,2012年產量約為88萬噸,其中江蘇、山東、河北三省產量較高,3個省的產量總和占全國產量的63%以上,其他省份產量較低,一些省份只有一兩萬噸甚至更低。 “這份統計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生物柴油產業的現狀:總體產量偏低,產能未得到充分釋放,地區發展不均衡。” 全國生物柴油行業協作組秘書長孫善林表示,國內生物柴油產業剛剛度過瓶頸期,處于調整和發展階段,雖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隨著利好政策的相繼發布實施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企業的經營狀況逐漸改善,行業向好的趨勢正逐漸顯現。 與歐美國家的差距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及《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相當于替代化石能源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柴油和航空燃料年利用量100萬噸。 “生物柴油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孫善林表示,規劃還強調要科學引導和規范以餐飲和廢棄動植物油脂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產業發展,在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些國外的經驗。 據介紹,隨著國際石油市場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發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液體燃料已成為替代石油燃料的重要方向。目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已實現較大規模應用。其中,乙醇汽油在巴西、美國已大規模使用,生物柴油在歐洲實現了較大規模的利用。 歐美發達國家提出階段性發展目標,一些國家提出了中長期發展目標對產業加以引導,如美國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20%,歐盟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10%,瑞典的目標是到2020年交通實現基本不再使用石油燃料。在財政支持方面,歐美國家主要采取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支持生物質能發展,如美國等國家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實行減免稅政策。一些國家制定車用燃料中生物燃料含量的強制性標準,推動生物液體燃料在交通領域的使用。與此同時,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在新技術試驗、示范和推廣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 “法律法規、行業規范、標準與認證等方面的逐漸完善,極大地推動了歐美國家生物柴油產業的發展。” 孫善林表示。 孫善林介紹,為了推動生物柴油產業的發展,我國近年來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標準和規范,除相關規劃外,還包括《柴油機燃料調合用生物柴油(BD100)國家標準》、《生物柴油調和燃料(B5)標準》等。在財稅體系方面,200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發布《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2011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明確廢棄動植物油生產純生物柴油免征消費稅適用范圍的通知》,使生物柴油企業得以實現微利生存。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還顯示出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如歐盟生物柴油價格比石化柴油每噸貴150-200歐元,美國貴3%左右,而我國生物柴油企業每噸要便宜千元左右;歐美強制性要求銷售公司完成生物柴油銷售配額,替代生產企業的前端補貼;歐美有B5、B10、B20標準,而我國只有B5標準。“歐美國家的這些做法為國內的產業發展和政策推動提供了借鑒。”孫善林表示。 民營企業的訴求 根據全國生物柴油行業協作組最新統計結果,國內生物柴油企業中,年產量能到達到5000噸以上的規模企業有46家,去年仍在生產的企業有38家,除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一家為國有企業外,其余皆為民營企業。 相關人士指出,民營企業在原料采購、成品銷售和經營業態選擇上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其分散經營的特點與原料的區域性格局相吻合。但由于民營企業力量分散,又使其缺乏政策制定影響力,訴求力度不足,同時對質量標準的執行與大型國有企業存在一定差距,難以與大型國有企業和相關部門協調對話。 入網中石油、中石化的主體加油網絡是行業的長期訴求,以期獲得和石化柴油相近的協議價格。2010年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進入海南省中石化加油站網絡進行省內封閉試運營,但目前尚無在全國推廣的消息。 以何種方式進入主體加油網絡,采取何種定價機制,是民營企業能否獲得合理回報的關鍵。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國家引導價格、推動產業發展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柴油荒,跟進國際通行做法,匹配能源布局的一個途徑。 縮短民營企業與大型國有能源企業的管理差距并使二者具有相容性,只是時間問題。孫善林表示,行業進步一方面需要推動民營企業加速技術改造與更新、提升產品質量、強化標準執行力度、加強人員培訓;另一方面,去除限制行業發展的外部不利因素,包括理順財稅體系、加油站終端銷售及規范原料來源等。企業規范和外部政策引導是推動產業進一步發展所必需,有必要以行業協會協調分散的民營企業,集中行業力量,推動一系列行業標準和產品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完善行業體系,有效解決行業問題,推動產業發展。 形成有效產業鏈 食用廢棄油脂(俗稱“地溝油”)供應量不足和價格過高,一直困擾著生物柴油企業。地溝油是生產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但其流向很難控制,企業往往收不上來,造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孫善林建議,廢棄油脂回收的惟一途徑應指定為生物柴油企業,利于地溝油有效監控和生物柴油原料供應。我國廢棄油脂的可回收量在200萬噸左右,生物柴油產量與之不匹配,“缺糧”本質上是“糧道不通”,廢棄油脂回收不到位。未來行業協會的組建有必要考慮由廢棄油脂回收和生物柴油企業共同組成,利于產業鏈條的有序發展。 江蘇潔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有效整合餐廚垃圾處理、廢棄油脂回收和生物柴油生產3種經營業態,在行業微利狀況下,經營效益相對不錯,表明行業瓶頸的突破有章可循。 “一些生物柴油企業每噸盈利幾十元,甚至只能保本,多的不過兩三百元,我們企業的利潤還過得去,有一定保證。”江蘇潔凈技術總監陳建琦介紹,3種業態的統一經營是企業盈利的關鍵,優勢明顯。餐廚垃圾處理會分離出一定量的廢棄油脂,企業對地溝油進行回收,最終生產出生物柴油,集中經營提升了利潤,降低了原料采購成本,同時保證了食品安全和城市衛生。 陳建琦表示:“餐廚垃圾處理和廢棄油脂回收帶有很強的公益性,單一經營難以盈利,有必要和生物柴油統一經營。統一經營讓江蘇潔凈日子好過了,不必像其他回收處理企業那樣,需要靠政府補貼生存。”目前江蘇潔凈的生物柴油產量還不到1萬噸,因廢棄油脂回收屬于特許經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在回收區域和資源上給予更大的空間。 江蘇潔凈的三維統一經營探索出一條高效共贏之路。專家指出,應重視這種統一經營形態,廢棄油脂回收資源的管理應更加合理有效,而對尚未完善產業鏈條的城市和地區進行規劃也非常必要。 規模企業的聲音 據了解,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一些質量達標、經營穩定,具備一定產業規模的企業,如唐山金利海、龍巖卓越、江蘇恒順達等。唐山金利海集團董事長李艾君介紹,唐山金利海目前生物柴油產量達到6萬噸,主要銷售給石油銷售公司按照B5標準調和石化柴油,少量出售給化工行業作為增塑劑,毛利潤維持在每噸數百元,堅持質量為本、規范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基石。 從2005年市場調研、2007年建設到現在,唐山金利海一直把生物柴油作為戰略重點。李艾君說:“生物柴油作為新興產業目前還處于開創時期,我們企業也是一直在投入。企業之所以對生物柴油長期堅守、重點布局源于:第一,生物柴油是一種戰略能源,是主要運力能源——柴油的補充品和替代品,一旦因石油安全產生能源危機,生物柴油是成本最低的替代者;第二,生物柴油符合國家環保和節能減排的主體方向,基本無硫,大量減排二氧化碳;第三,生物柴油的原料是地溝油,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業,也是企業價值所在。” 李艾君表示,在行業開拓階段,國家采取謹慎的政策利于行業的穩步推進。現在規模做大了,希望盡快出臺B10、B20標準,讓生物柴油以更大比例和石化柴油調和使用。 短 評 生物柴油從最初的“清潔能源”概念,項目扎堆上馬,到受困于原料出現萎縮,轉變為利用廢棄油脂的城市凈化者,眾多民營企業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和經營調整,到規模企業的出現,成為新能源產業中一支獨特的力量。新時期,生物柴油承載著 “環境保護”、“循環經濟”、“后備能源”、“城市凈化”和“美麗中國”多重概念,但它還不夠強大,需要在產業政策和行業環境上,跨部門、多層次整合上下游產業,推動生物柴油形成有效的產業鏈條,在摸索中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