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正加速在全球范圍內布局農業投資,大北農(002385)旗下生物技術公司就已在拉美悄然試水合作育種。
大北農生物技術中心總經理呂玉平在今年的博鰲中小企業論壇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中心正在尋找與阿根廷公司合作機會,設立實驗室進行大豆育種,期待在阿根廷乃至拉美推廣中國大豆種子種植。
大北農生物技術中心是上市公司大北農集團(002385)旗下研發中心,專注于玉米、大豆、水稻等生物技術的開發及產業化。在今年6月9日的中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農業部長論壇上,大北農與阿根廷Bioceres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
阿根廷Bioceres公司股東包括羅薩里奧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INDEAR)等研究機構及上百家拉美地區農場,長期投資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及種植。
呂玉平向本報表示,大北農在拉美即將開展生物技術產業化。“由拉美企業提供當地種子資源,大北農提供自主研發種子技術,培育出符合當地使用的種子;研發成功后將結合當地農場及渠道資源在拉美進行種植推廣。”
2012年溫家寶訪問拉美以來,中拉農業合作提上戰略議程,在今年6月的農業部長論壇上,30余國農業部長一致通過了《中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農業部長論壇北京宣言》,推進雙方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在農作物品種選育與栽培、農業生物技術領域加強合作是其中重點內容。論壇上重申中國政府設立了5000萬美元規模的中拉農業合作專項基金。
呂玉平表示,大北農準備立足開發拉美廣闊的轉基因市場。盡管目前已有多家中國企業赴拉美進行農場投資、生產、出口,但還沒有中國技術直接進行育種,這個領域仍為孟山都等傳統歐美巨頭壟斷。
作為農業產業上游的種業早已被中國劃作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國際化受到政府支持。
2011年,商務部、發改委等10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通過對外援助等方式,帶動生物育種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目標則是開拓亞洲、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手段則是在海外設立生產示范園區,加強海外推廣。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鄭宇潔表示,目前中國種業在海外育種的先例并不多。然而,也有一些種子企業從單純的出口延伸到了合作育種、技術出口領域,例如湖北省種子集團研制出的產品不僅供國內使用,還出口海外6個國家,并在20多個國家開展實驗。(編輯 李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