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料與油脂鑒別-第一部分(連載)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8 22:20:51
1、植物油料與油脂感官鑒別要點
植物油料的感官鑒別主要是依據色澤,組織狀態、水分、氣味和滋味幾項指標進行。這里包括了眼觀其籽粒飽滿程度、顏色、光澤、雜質、霉變、蟲蛀、成熟度等情況,借助于牙齒咬合,手指按捏等辦法,根據聲響和感覺來判斷其水分大小,此外就是鼻嗅其氣味,口嘗其滋味,以感知是否有異臭異味。其中尤以外觀、色澤、氣味三項為感官鑒別的重要依據。
植物油脂的質量優劣,在感官鑒別上也可大致歸納為色澤、氣味、滋味等幾項,再結合透明度、水含量、雜質沉淀物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其中眼觀油脂色澤是否正常,有無雜質或沉淀物,鼻嗅是否有霉、焦、哈喇味,口嘗是否有苦、辣、酸及其他異味,是鑒別植物油脂好壞的主要指標。植物油脂還可以進行加熱試驗,當有油脂酸敗時油煙濃重而嗆人。
2、鑒別大豆的質量
大豆根據其種皮顏色和粒形可分為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赤色、褐色、棕色等)和飼料豆(秣食豆)五類。
(1)色澤鑒別
感官鑒別大豆時,可取樣品直接觀察其皮色或臍色。
良質大豆——皮色呈各種大豆固有的顏色,光彩油亮,潔凈而有光澤。臍色呈黃白色或淡褐色。
次質大豆——皮色灰暗無光澤。臍色呈褐色或深褐色。
劣質大豆——皮色黑暗。
(2)組織狀態鑒別
良質大豆——顆粒飽滿,整齊均勻。無未成熟粒和蟲蛀粒。無雜質,無霉變。
次質大豆——顆粒大小不均,有未成熟粒、蟲蛀粒,有雜質。
(3)含水量鑒別
大豆含水量的感官鑒別主要是應用齒碎法,而且要根據不同季節而定,水分相同而季節不同,齒碎的感覺也不同。
冬季:水分在12%以下時,齒碎后可呈4~5塊,水分在12%~13%時,雖然能破碎,但不能碎成多塊,水分在14%~15%左右時,齒碎后豆粒不破碎而形成肩狀,豆粒四周裂成許多小口,牙齒的痕跡會留在豆粒上,豆粒被牙齒咬過的部分出現透明現象。
夏季:水分在12%以下時,豆粒能齒碎并發出響聲,水分在12%以上時,齒碎時不易破碎面且沒有響聲。
良質大豆——水分在12%以下。
次質大豆——水分在12%以上。
3、鑒別花生的質量
(1)色澤鑒別
感官鑒別花生的色澤時,可先對整個樣品進行觀察,然后剝去果莢再觀察果仁。
良質花生——果莢呈土黃色或白色,果仁呈各不同品種所特有的顏色。色澤分布均勻一致。
次質花生——果莢顏色灰暗,果仁顏色變深。
劣質花生——果莢灰暗或暗黑,果仁呈紫紅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2)組織狀態鑒別
感官鑒別花生的組織狀態時,先看樣品外觀,然后剝去果莢觀察果仁,最后掰開果仁觀看子葉形態。
良質花生——帶莢花生和去莢果仁均顆粒飽滿、形態完整、大小均勻,子葉肥厚而有光澤,無雜質。
次質花生——顆粒不飽滿、大小不均勻或有未成熟粒(果仁皺縮,體積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一或重量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一的顆粒),破碎粒、蟲蝕粒、生芽粒等。子葉瘠瘦,有雜質。
劣質花生——花生發霉,嚴重蟲蝕,有大量的凍傷粒(籽粒變軟,色澤變暗,食味變劣的顆粒)、熱傷粒(果仁種皮變色,子葉由乳白色變為透明如蠟狀,含有哈喇味的顆粒)。
(3)氣味鑒別
感官鑒別花生的氣味就是將花生剝去果莢后嗅其氣味。
良質花生—一具有花生特有的氣味。
次質花生——花生特有的氣味平淡或略有異味。
劣質花生——有霉味、哈喇味等不良氣味。
(4)滋味鑒別
感官鑒別花生的滋味時,應取花生剝去果皮后用牙齒咀嚼,細品。
良質花生——具有花生純正的香味,無任何異味。
次質花生——花生固有的味道淡薄。
劣質花生——有油脂酸敗味,辣味、苦澀味及其他令人不愉快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