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油歷史文化之旅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12:11:44
油茶樹,因受地理環境影響,難以移植,唯有我國南方地理位置適宜。據傳,七千年前的炎帝神農氏,行至湘江中上游地帶,始作耒耜,教民耕種,是種植五谷的始祖,也是采集油茶的始祖。
湖南的油茶,民間有則美麗的傳說:舜帝南巡崩于蒼梧,娥皇女英淚灑九嶷。因天地愛心,山水感應,灑有娥皇淚水的青竹留下了斑痕點點,灑有女英淚水的楂木(油茶)結出了油果累累。古往今來,望蒸湘南轉,瀟湘北還,不是一枝枝斑竹夾岸,就是一樹樹油茶滿山。
先秦時期,我國最古老并富于神話傳說的地理書籍《山海經》就載有“員木,南方油食也”。“員木”即油茶,可見,我國油茶果的采摘和食用,公元前的刀耕歲月就已經開始了。
北宋年間,蘇頌所著的《圖經本草》中對油茶的性狀、產地和效用有了詳細的記載。南宋鄭樵所著的《通志》中載:“南方山土多植其木”,證明當時油茶已進入大量栽培階段。《植物名實圖考長編》還記述了油茶在我國荒山栽植的意義。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和清代王士雄的《隨之居飲食譜》多本古籍,都對茶油“明目亮發、潤腸通便、清熱化濕、殺蟲解毒”等食用功能詳有記載。可見,我們的老祖宗早把茶油視為延年益壽和養顏美容的佳品。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曾遭陳友諒的軍隊追殺,逃至建昌的一片油茶林里,幸被當地的老農將他裝扮成采摘油茶的農夫,才躲過一劫,并用茶油幫他調好了身上的傷口。日后朱元璋統一天下,將老農的茶油賜封為“御膳奇果汁,益壽茶延年”。明朝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將茶油這一稀世之物帶到了海外,才使域外人品嘗到了茶油的美味,因此,油茶樹被譽為“世界的東方樹”;山茶油被稱為“神奇的中國油”。
清乾隆帝晚年,曾在乾清宮擺的千叟宴上,親自為一位來自南岳衡山最長壽的老人(141歲)斟酒,并問長壽的秘訣,老人說“一輩子吃茶油,百病不生”。于是乾隆皇帝為老人題對:“花甲重開,茶鄉添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壽岳增一度春秋”。
南岳古鎮界牌,有兩大物華天寶的產品,一是瓷器,二是茶油。據載,權傾晚清的慈禧太后,朝蓖夕梳必須用茶油滋發潤顏,入朝六十年的后宮茶油全都由界牌古鎮專采專制和專送。當地有族譜詩云:“花開美人面,油潤后宮顏,驛馬三千里,青絲六十年。”
茶油,滋潤了湖南的英才,也養育了湖南的將帥。出生于湘鄉縣的清朝名臣曾國藩,率領“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為讓將士們強筋壯骨抗風濕,特地用茶油和牛肚、牛血混而燉,調制出了一種名叫“三合湯”的湯菜,湘軍食之軍威大振。中國人都知道毛澤東喜歡吃辣椒、吃紅燒肉,卻很少知道他喜歡吃茶油。毛澤東進住中南海后,韶山沖的鄉親們來看他,常常帶給他的就是辣椒、臘肉和茶油。茶油用粗糙的罐子裝著,每每打開稻草罐蓋,菊香書屋就會彌漫淡淡的芳馥。中國的近代史,不能不寫以毛澤東為首的湖南人。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這些名字盡人皆知。共和國的十大元帥,湖南有三位;十位大將,湖南占六位;另外,還有十九位上將;四十五位中將。湖南的茶油了不得!喜歡吃茶油的湖南人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