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前途未卜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14:55:57
對于轉基因產品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總體而言,可以分為支持和反對兩大陣營。對轉基因作物的認識和接受需要有一個自愿選擇、在應用實踐中逐步提高認識、最終認可接受的漫長過程。其實我們接觸轉基因農作物并非當今才有,如我們食用的水果橙子就是一種柑子和橘子基因組合的產物,玉米、大米、豆類、甘薯、香蕉等很多農作物也是經過基因改造的。
近日,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ingAbdullah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的妮娜•費多羅夫(NinaV.Fedoroff)撰文,對基因改造農作物進行了評議,其中談到2011年,有29個國家(其中有19個發展中國家)的1670萬農戶種植生物技術改造的農作物近4億英畝。重要的是,種植轉基因作物90%的農戶是資源貧乏的小農戶,2011年他們的生產量占據了近乎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產的半邊江山。從1996年到2010年,累計農場收入的一半歸功于發展中國家生物技術帶來的貢獻,近400億美元。在1996-2010年之間,因為抗蟲作物的種植,田間農藥使用量減少約4.43億公斤(折合為有效成分)。農藥使用量的減少意味著更加有利于益蟲益鳥的生息繁衍,減少了農藥對水源的污染,更加有利于環境保護。有人預測16年后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累計種植面積會超30億英畝。
沒有證據表明基因改造食物對人或動物有害,而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轉基因玉米要比傳統玉米或有機玉米的真菌毒素劇毒污染水平更低。歐盟對于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研究投資已經超過3億歐元;130多個研究項目、研究的覆蓋期超過25年、涉及超過500個獨立的研究小組得出的主要結論認為,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生物技術其本身的風險性不會比傳統植物育種技術的風險性更高。每一個可信的科學機構在詳細檢查了相關證據之后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美國要求每個基因被修改的新作物必須證明是相當于原作物,而且添加基因編碼的產品必須獨立進行毒性和變應原性檢測,這是轉基因作物被引入人類食物供應有史以來所進行的最為廣泛的測試。今天,在那些拒絕轉基因作物入境的地區或國家,除了轉基因棉花、玉米、油菜和大豆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轉基因作物。
設想如何實現更廣泛的公眾接受轉基因生物和放松對其監管的束縛,仍然是一個令人頭痛的難題。所以怎樣才能突破監管和公眾纏結,讓研究人員能夠使用分子技術提高生產力,培育抗逆、抗蟲、抗病作物新品種,造福人類,使人口不斷增長的大千世界人人都能夠解決溫飽問題,讓生物技術成果惠及眾生至關重要。妮娜•費多羅夫認為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出現比我們看到的2008年糧食危機更加嚴重的食品危機。有人預言美國2012年的干旱有可能演變為這樣一場危機,可能會打破這種僵局。但是2013年已經過去,這種僵局依然還在持續存在。
科學證據達到使其解除對轉基因作物的監管負擔,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有可能奏效。根據基因改造作物的特點規范管理是必要的,但并不應該對其進行改造的方法百般刁難、設置障礙,這是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技政策委員會辦公室,制定生物技術監管協調框架的初衷,當然該指導性框架也適用于美國對于基因改造物種的監管。三個監管機構需要協調開發一套需求,專注于新特征所呈現的災害,而不是引入基因改造新物種的方法本身。為了使通過基因改造的新作物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研究者希望加快審批速度、縮短審批時間,能夠在幾個月時間之內得到答復,而不是需要幾年才能看到審批結果。最重要的是,對于那些缺乏科學可信證據的無危害基因改造需要終止。
全球化的糧食供應與世界文明密切相關,人人可以共享的重要技術,就是因為一些不科學的言傳真的可以隨意拋棄嗎?不會如此簡單,絕對不會的。應該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一定會出現在眼前。凱西•馬丁(CathieMartin)博士和她的轉基因紫色西紅柿的命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凱西•馬丁(CathieMartin)教授是英國諾維奇(Norwich)約翰•英納斯研究中心(JohnInnesCentre)代謝生物學系教授、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ofEastAnglia)榮譽教授以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ofCopenhagen)生命科學院的尼爾斯•波爾客座教授(NielsBohrVisitingProfessor)。約翰•英納斯研究中心是歐洲植物和微生物科學領域頂尖的研究所,馬丁教授自1983年以來,就一直作為該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小組的領導者,帶領的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研究組在植物細胞形態建成、細胞發育/代謝過程的轉錄調控及代謝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享有國際盛譽。
關于西紅柿的基因改造品種問世,至少應該有十個年頭了。1994年就有基因改造西紅柿(FlavrSavr)出現在美國市場,成為首例商業化可以得到的基因改造產品。這種基因改造西紅柿(FlavrSavr)有一個“停用”基因。這意味著該西紅柿植物無法產生聚半乳糖醛酸酶,而聚半乳糖醛酸酶是一種參與果實軟化的酶。正是因為此西紅柿缺乏這種酶,在采摘離開西紅柿植株后,其保存期可以延長。當然培育風味更佳完美的西紅柿也是轉基因研究的目的之一。這種西紅柿不需要像傳統西紅柿那樣,在尚未成熟之前就采摘,然后再進行人為催熟。盡管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轉基因西紅柿已經得到認可,但是延遲成熟的西紅柿從1998年在市場出現頂峰之后就銷聲匿跡了。
就轉基因西紅柿而言,北美或歐洲市場上尚未進行商業化種植,因為歐洲對轉基因西紅柿拒不接受。雖然轉基因西紅柿研究人員幾年前就已經提交過相關申請,但是均未得到批準允許。英國對于轉基因西紅柿產品的態度截然不同,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有轉基因西紅柿醬在英國市場上銷售,并獲得巨大的成功,在以轉基因原料為基礎生產的產品標簽上均有明顯標記。之后,根據歐盟關于基因工程方面的法律要求,轉基因西紅柿的研究者也曾經提交過呈請批準申請。經過歐盟科學專家委員會評估轉基因番茄醬是無害的,但是成員國之間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申請還是在2002年被撤銷。
政府職能部門的不允許,并沒有使科學家對基因改造西紅柿研究的前進步伐受到影響或者停滯不前,相反科學家仍然在積極使用遺傳工具,賦予西紅柿一些新特征,如抗蟲害、抗真菌和病毒等病原體;也有些項目旨在研究如何豐富西紅柿對健康有益的營養成分。不過,所有這類產品要獲得授權,進入市場銷售尚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因為這種西紅柿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而設計的新一代轉基因作物,紫色色素的基因是從一種金魚草植物(snapdragonplant)轉移到西紅柿中,修改了在西紅柿植株體內的生化反應過程,導致形成類似于藍莓(blueberries)或者蔓越莓(cranberries)中才有的、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花青素。
馬丁教授說,盡管紫色轉基因西紅柿是在英國發明的,但是歐盟限制轉基因,鼓勵她將該技術的開發放眼海外市場。加拿大對于轉基因的態度與歐盟不同,有許多規定可以認為是更支持轉基因技術。因此,就出現了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局面,最終馬丁教授與加拿大安大略(Ontario)省的一家公司——新能源農場達成合作協議,在465平方米的溫室栽種紫色西紅柿,足夠產生2000升的紫色西紅柿果汁。
目前,首批1200升轉基因紫色西紅柿果汁已經由加拿大運送到諾維奇,它們所有的種子都已經被剔除,因此不存在任何有可能造成污染風險的遺傳物質。此次運送的目的是將此果汁用于廣泛研究,包括檢查其中含有的花青素是否對人體有積極影響。早期的小鼠研究表明花青素有利于抗炎癥和延緩癌癥的發展。關鍵問題是可能有益健康的轉基因產品,是否會影響到公眾輿論還難以給出確切的結論。盡管歐盟早在1998年就已經批準轉基因食品的上市銷售,但是20余年之后的2010年一項橫跨歐盟的調查研究發現,轉基因產品的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比例大約為三比一。馬丁教授希望在未來短短兩年的時間內,他們的紫番茄汁能夠有一個很好的轉機,在北美得到獲批,準于向消費者出售。她和英國的其他植物研究人員都希望轉基因產品能夠迎來新曙光,以更積極的姿態得到接受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