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名單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21:27:14
今年“兩會”上提出的轉基因食品問題,導致了轉基因成為了近期的一段熱點話題。不容忽視,轉基因產品已經真真切切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誰也躲避不開。
在網絡和微博、微信平臺上,流傳著很多關于轉基因的段子,說它們不可信吧,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網上一份廣為流傳的名單是:中國農業部已經批準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有甜椒、西紅柿、土豆,主糧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陸續批準的農作物有小麥、甘薯、谷子、花生等,進口的轉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籽油、大豆等。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轉基因的。豬、牛、雞飼料是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未批準的有非洲鯽魚、非洲鯰魚等,很多轉基因物種只在中國有種植和銷售。
目前,經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已先后批準了轉基因棉花、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四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除批準了轉基因棉花的種植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用途僅限于加工原料。我國至今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種植。截至目前,我國共批準發放了七種轉基因植物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即1997年發放的耐貯存番茄、抗蟲棉花安全證書,1999年發放的改變花色矮牽牛和抗病辣椒(甜椒、線辣椒)安全證書,2006年發放的轉基因抗病番木瓜安全證書,2009年發放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和轉植酸酶玉米安全證書。
不難看出,官方的說法和民間的議論有著較大的差距。尤其在主糧作物方面,社會上一直有著我國已經開始大面積種植主糧轉基因作物的說法,而農業部副部長牛盾的回應是:“目前主糧轉基因食品還沒有商品化生產,肉蛋奶和水產品也沒有。”
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10月,中國已有五大類十七種轉基因食品在市面銷售,比如耐儲存番茄、抗蟲棉花、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轉植酸酶玉米和抗蟲水稻等。
據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介紹,我國目前對轉基因產品的監管,已經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且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技術和管理規程,涵蓋了轉基因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進口許可還有產品強制標識等各個環節。將這些法規進行歸納,主要有:國務院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制定實施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審批辦法》四個配套規章,國家質檢總局施行的《進出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農業轉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用于農業生產或者農產品加工的動植物、微生物及其產品,主要包括:轉基因動植物(含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和微生物;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產品;轉基因農產品的直接加工品以及含有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產品成份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農藥、獸藥、肥料和添加劑等產品。
據介紹,自2013年10月深圳口岸從進口一船美國玉米中檢出未經我國農業部批準的MIR162轉基因成分后,福建、山東、廣東、浙江等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持續從進口美國玉米中檢出MIR162成分。質檢總局要求各口岸檢驗檢疫部門繼續加強口岸把關,一旦在進境農產品中檢出未經批準的轉基因成分,一律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輿論中對轉基因食品危害的渲染不斷深入人心,無論它們是否真實,是否科學,是否過分,甚至胡說八道,吃這件事情實在太貼近生活,也太個人化了。
在轉基因的爭論中,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系主任雷曉凌教授算是一個“平常派”。她的核心觀點是,對轉基因食品也可以像對其他食品一樣,以平常心來對待。轉基因都是針對某個功能對植物進行一些改良,不會刻意去制造對人體不安全的食品。“人吃東西不是只吃一類,而是不同的食品一起吃,即使某些食品有一定的風險也不是很要緊,無需太緊張。”
事實上,我國關于轉基因相關生物及產品標識制度的建立由來已久。早在2001年,國務院就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衛生部頒布了《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這些行政法規中都明確規定了對于農業轉基因生物及轉基因食品,必須進行明確的提示性標注。例如,《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中就規定,轉基因食品的標簽上必須標注“轉基因XX食品”或“以轉基因XX食品為原料”。
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產品的標識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自愿標識;一種是定量標識,按照含量標準來標,低于標準可以不標;一種是強制定性標識,只要存在這方面的成份,就必須標識。而我國實行的,是第三種。
而在實際生活中,關于轉基因食品標識的實行情況似乎并不十分理想,至少不能讓廣大消費者滿意。在超市里隨便轉一轉就會發現,凡是不含轉基因的,都把這句話標注得大大的,濃墨重彩;而含有轉基因的產品,標識都做得小小的,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記者在一家超市轉了一個多小時,只發現了五個標注轉基因原料的產品,其中面對一桶5升裝的食用油,記者端著沉甸甸的油桶翻來覆去查找了整整十多分鐘,才在一堆密密麻麻的小蝌蚪般的文字中,發現了一行小標識。照這樣的速度,記者大概預估了一下,如果所有產品必須看到明確標識才去購買,采購一家五口人一周的基本生活食材,至少需要八個小時。如果是老人,眼神不好,基本上無法購買。
提高轉基因食品相關問題的立法層級,由人大盡快正式立法,以國家法律的形式把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制度確定下來;通過權威新聞媒體系統、長期地宣傳轉基因食品知識,政府應該有義務把如何鑒別轉基因食品的知識告訴消費者,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讓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費。執法機關應加強對轉基因食品標識問題的執法監督力度,同時建立轉基因食品生產企業登記備案制度,凡是生產轉基因食品的企業,除了在產品上依法如實標注以外,都應該把產品的名稱、種類、產量等信息向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并由主管部門統一對外發布,消費者可直接上網查詢。
轉基因的話題時刻都在被大家關注,但我們不能存在“談轉色變”,要客觀的去看待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