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哪些轉基因食品存在我們的身邊?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21:45:54
麥當勞陷入輿論質疑,這一消息將處于熱議中的轉基因再次推到了風口浪尖。我們的食物鏈中究竟有多少轉基因食品?
據悉,目前市面上有標注“轉基因”的食品,以大豆油、菜籽油、調和油為多。在華潤萬家超市的食用油專柜看到,包括福臨門、金龍魚、魯花(花生調和油)等各個品牌的調和油都有用到轉基因原料。不過各商家在標注轉基因時做法均十分隱晦。在五湖和福臨門的兩款大豆油包裝上看到了“本產品含有轉基因大豆”的字樣,寫在配料表的最下面,體粗細、大小、顏色等幾乎與其他說明字跡一樣,并不顯眼。
與“轉基因”標注的“低調”相比,非轉基因標注則相當高調。在很多大豆油、菜籽油的外包裝上,顧客都能一眼看見“非轉基因”的醒目字樣。福臨門的天然谷物調和油含有轉基因原料,這個信息隱藏在背標一堆文字中,而其葵花籽油因不含轉基因成分,則在正面高調指明是“非轉基因壓榨”。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轉基因食用油的價格明顯低于非轉基因產品:中儲糧旗下的一款名為金鼎一級菜籽油的轉基因產品,5L生裝標價僅為68.5元。該品牌一款中鼎一級大豆油,也因為是轉基因產品,大打價格戰以爭取消費者,5升裝的價格僅為48元。
而非轉基因的品種,中糧旗下福臨門1.8升葵花籽油在售31元;多力葵花籽油5L裝在售83.8元;標明為非轉基因的金龍魚玉米油,1.8升的售價也要31.9元,該品牌新開發的稻米油標示顯示為非轉基因產品,5L裝售價已經在向該品牌旗下的另一個同規格的非轉基因橄欖原香調和油靠攏,前者標價99.9元,后者為119.9元,這兩個產品目前均贈送900毫升的小包裝非轉基因食用油,用以促銷。地域性品牌得樂康也有標示為非轉基因產品的米糠油在售,5L裝售價為95元。
從市場信息來看,無論是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都被過分關注成為了一個熱門現象。由于公眾一度對轉基因談虎色變,有一些企業為此展開了轉基因營銷。“因為同樣的產品,如果打非轉基因的概念,每噸出廠價可以高1000元左右。比如花生本來就沒有轉基因產品。不少油脂企業還特意標注‘非轉基因’。”據了解,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是單向標注原則,也即要求標注轉基因標識了,其余的自然就是非轉基因的了,不需要另行標注。
盡管目前我國批準能進口或者能在國內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并不算多,然而我們在生活中已經無可避免地接觸到轉基因食品。“從美國進口的玉米、大豆基本上都是轉基因的。”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提供了系列數據顯示,2013年大豆的進口量高達6300萬多噸,而玉米進口量300多萬噸,其中從美國的進口量高達296萬噸;轉基因玉米與國產玉米相比有著異常明顯的成本差異。“2013年美國進口玉米的均價不到300美元/噸,但是廣東等沿海地區的均價高達2400多元/噸。”馬文峰指出,巨大的成本差異讓用國產玉米做深加工的企業出現較嚴重的虧損。
以玉米為例,其深加工后可生產出玉米淀粉、淀粉糖、油脂,另外玉米皮可做飼料。而大豆深加工之后,其產品包括油脂以及豆粕,豆粕作為飼料之用。飼料中豆粕的成分有時候會超過30%。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產生的副產物以飼料的形式進入到養殖產業。牛、羊、豬、雞等產業鏈都會用到。在去年年底的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舉辦的央視財經論壇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面對媒體的追問雖然并沒有透露新希望含有轉基因飼料的數量究竟有多大,但其坦承,新希望集團飼料中含有轉基因成分。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也曾指出,一段時間內中國進口一定的轉基因農產品不可避免。進口大豆只允許用于油脂壓榨,在制作中會將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蛋白部分剔除,成為豆粕等作為飼料。因此,食用油中并不含有轉基因成分。此次麥當勞事件所凸顯的也恰恰是目前養殖鏈含有轉基因成分飼料的“依賴”。有外媒稱,麥當勞德國公司承認,由于經濟上可承受的非轉基因飼料供給不足,麥當勞在歐洲使用的部分肉雞以轉基因飼料進行喂養。
同時,麥當勞德國公司發言人索伯稱,從今年第二季度起,麥當勞針對27個歐洲國家市場,將不再要求其肉雞供應商“完全使用非轉基因飼料”,這意味著,該公司已經打破了2001年時許下的“在歐洲市場上避免轉基因飼料”的承諾。對于國內的肉雞是否有使用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飼料,麥當勞中國并未表態。美國96%-97%的玉米都是轉基因玉米,而97%-97%的大豆是轉基因大豆。近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玉米和豆粕都在不斷上升。
對于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爭議這幾年一直沒有停歇過。事實上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標識有著明確的規定?!掇r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2002年農業部令第10號2004年7月1日農業部令38號修訂)見到,其明確指出第一批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其中包括了17種產品,包括大豆、豆粕、大豆油、菜籽油、鮮番茄、番茄醬等。令人比較疑惑的是,目前國內允許種植的番木瓜卻并不在目錄之內。
而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的規定,銷售無包裝和標簽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時,可以采取設立標識板(牌)的方式進行標識。這是否意味著目前對轉基因食品的標識還存在空白點?對此,羅云波向南都記者表示,番木瓜屬于農產品并非工業產品,因此農業部并無將其納入標識的范圍內。“番木瓜只在廣東省有種植,而且木瓜在水果中的份額很小。”
此外,大量轉基因飼料流入養殖鏈也可能衍生出另外一個公眾關心的話題。比如說可以使用轉基因飼料喂牛,而牛奶包裝不會標明。那么這種情況否需要標注呢?“鑒于轉基因飼料的普遍使用,這種情況沒法控制。”馬文峰指出。不過其認為,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蛋白質經過生物體轉化之后變成氨基酸,氨基酸并非重金屬,不會在生物體內產生累積效應,理論上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可能性很小。而羅云波認為,世界范圍內都沒有因為禽畜吃了轉基因飼料而要在其肉、蛋、奶類產品標注的。李華平強調,農業部未規定此類禽畜產品的標識問題。不過其認為,不論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消費者對此有知情權,所以應該快速完善這方面的法律法規。
轉基因大豆油中有沒有轉基因,多年來是個頗具爭議的問題。陳錫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轉基因物質存在在蛋白質中,我們所食用的脂肪就是植物油或者大豆油,因為它是純脂肪,所以里面不含有蛋白質物質,也不含有轉基因物質。在這個問題上,羅云波認為,中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最嚴的。只要食物中的植物來源轉基因的,不管加工后轉基因成分是否還存在,在國內都必須標注。
另外,自從轉基因食品出現在市面后,近年來其發展一直備受爭議。業內呈現出兩種鮮明的觀點。支持派的意見認為,這項技術可增加食品原料產量,改良食品營養價值和風味,去除食品的不良特性,減少農藥使用,具有無法估量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價值。反對派則認為,轉基因的動植物是人造的生物,對自然環境不利。另一方面,人類長期吃用轉基因食品,究竟有什么影響,仍然是未知之數。在標識管理方面,中國已經做得非常嚴格。但是在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科學理解和科普上依然有待提高。
我國共批準發放7種轉基因植物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即1997年發放的耐貯存番茄、抗蟲棉花安全證書,1999年發放的改變花色矮牽牛和抗病辣椒(甜椒、線辣椒)安全證書,2006年發放的轉基因抗病番木瓜安全證書,2009年發放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和轉植酸酶玉米安全證書。但除了棉花和番木瓜,其余已發放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植物未見產業化應用。進口方面,批準了轉基因棉花、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4種作物的進口。
2013年大豆的進口量高達6300萬多噸,而玉米進口量300多萬噸,其中從美國的進口量高達296萬噸;轉基因玉米與國產玉米相比有著異常明顯的成本差異。2013年美國進口玉米的均價不到300美元/噸,但是廣東等沿海地區的均價高達2400多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