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劑——影響油脂脫色最關鍵因素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21:54:00
吸附劑是影響油脂脫色最關鍵的因素。不同的吸附劑由于具有不同的特性,對同一種油脂或不同種類的油脂的脫色效果不同。因此,在油脂脫色時,根據脫色油脂的不同,通過小試后選擇不同活性,吸油率低、粒度適中且易過濾的吸附劑,以提高脫色效果。影響脫色的因素詳細解析如下:
1.吸附劑的粒度
目前,油脂企業脫色用過濾機多采用220目的不銹鋼濾網。雖然吸附劑的粒度越細,表面積越大,其脫色效率越高。在實際生產中,初過濾的脫色清油都要再進行安全過濾,以確保油脂產品的質量。多數企業采用的安全過濾精度為10~15m,但脫色清油中仍有細小的廢吸附劑得不到完全分離。因此,吸附劑的粒度應控制在200目篩的通過率大于90%,10郵以下的粒子越少越好。
2.吸附劑的水分
油脂的吸附脫色過程,就是隨著吸附劑的自由水分的蒸發,脫空出的活化表面吸附色素,這就要求吸附劑含有一定量的自由水分。吸附劑的水分應控制在12%~15%。
3.吸附劑的酸度
天然吸附劑和用酸處理過的吸附劑都具有酸性,其酸性一部分來自本身的化學結構,一部分來自酸處理過程。酸性越強其脫色能力越強;酸值越高,說明吸附劑上的基團被酸中的H取代的越多,使吸附劑表面所帶電荷越多。吸附劑表面所帶電荷使得吸附劑具有一定的離子交換能力。所以,吸附劑的酸性應控制在pH=2.5~4。
4.吸附劑的活性
由于脫色的油品不同,其脫色溫度高低也不相同:適應各種油品脫色的吸附劑的活性也各不相同。適應于高溫脫色的吸附劑,酸處理程度較弱,比表面積比低溫型吸附劑要小得多,具有較高的活性;適應于低溫脫色的吸附劑,酸處理程度較高,比表面積較大,但其活性低于高溫型吸附劑。在對食用油脂進行脫色時,要根據脫色溫度等工藝條件的要求,選擇適合該油品脫色活性的吸附劑。
5.吸附劑的脫氧
吸附劑在常壓下生產、包裝、存放、運輸過程中,會含有一定數量的氧。吸附劑在較高的溫度下加入油中進行脫色,由于吸附劑活性中心的存在,再加上氧的存在,對油脂具有催化作用,會使得油脂色澤變化復雜化。即現有色素的變深,由無色前體形成色素,其他色素的破壞,色素的吸附性降低,從而影響脫色效果。由于吸附劑中的氧部分處于游離態,部分處于吸附狀態,單靠抽真空不可能完全脫除。因此,必須在脫色前一定要真空條件下對吸附劑加熱脫氧,或在低溫下將吸附劑加入油中混合后,在真空條件下加熱脫氧后進行脫色。這樣就可以避免脫色過程中油脂的氧化,有助于提高脫色效果。
6.吸附劑的用量
食用油脂的脫色,其所需吸附劑用量不是定值,它是隨脫色原料油的品種、油中所含色素種類、脫色原料油的前處理效果、油脂的氧化程度、所采用的脫色工藝、使用吸附劑的種類和脫色油的色澤要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國內企業使用吸附劑的數量多為1%~3%。脫色油要達到較理想的色澤要求,就要增加吸附劑的用量,甚至要與活性碳以(10~20):1的比例混合進行才行。
以上六點是吸附劑影響油脂脫色的詳細內容解析,可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