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油制作與加工工藝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22:00:41
橄欖油是用適當的機械方法從油橄欖鮮果中提取出來的油脂,一般冷榨取油,以特級初榨橄欖油最負盛名,質量最好,不需精煉,價格也最貴。壓榨次數越多,質量越差,三四道油及油餅浸出油必須精煉才能食用。初榨橄欖油有獨特芳香味,0℃下仍為液體,可做冷調油和烹調油使用。橄欖油的人體吸收率達93.4%,對人體具有多種保健功效,特別對減少心血管疾病和促進幼兒骨骼及神經系統發育有特殊功效。因此,橄欖油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譽。此外,橄欖油在醫藥、美容、洗化、食品等工業具有廣泛用途。?
1國內外的發展現狀
橄欖油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名貴的油脂之一。油橄欖在地中海沿岸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橄欖油產量占世界橄欖油總產量的85%左右。世界上橄欖油產量最多的國家是西班牙,其次是意大利、希臘、突尼斯、葡萄牙。在這些國家,橄欖油產量占其全國食用油的80%-90%。
我國于60年代引進橄欖樹,現橄欖樹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四川、云南、海南等省區,目前油橄欖產量已達60萬kg,主要用于榨油。此外,我國每年還需進口橄欖油200t左右。橄欖油加工是提高油橄欖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我國對橄欖油的加工研究起步晚,在橄欖油加工及貯藏過程中,因工藝技術不當,得到的橄欖油常存在酸度高、香味差、不耐貯藏等質量問題,甚至需進一步精煉才能食用,產品檔次低。因此應對橄欖油的加工技術及品質控制等方面進行深人研究及探索,以得到優質初榨橄欖油。
2橄欖油加工工藝流程及技術特征
橄欖油的生產工藝及設備比較簡單。傳統做法是先將成熟、經過清理的橄槐果實放在石磨上碾碎,然后用清潔的專用草袋裝好,放在擠壓機上將油擠壓出來,經過濾、沉淀、裝瓶,即可成為成品油。現代制油工藝是用高速離心機將油和渣快速分離,有效提高了出油率和油品的質量。
2.1現代制油工藝流程。
鮮果采集→運輸和存放→去枝葉清洗→磨碎→融合→離心傾析→離心分離→貯存→裝瓶。
2.2技術特征。
鮮果采集。因品種不同,最佳采集月份在11月至次年2月份,采果時應避免果與地面直接接觸。青果中含油率低但含有較高多酚類化合物,黑果中含油率高但抗氧化物含量低,因此為了保證油的質量和產油率,青果與黑果的最佳比例是75∶25,實際生產中控制其比例為50∶50左右。
2.2.1運輸和存放。采集的鮮果應放入小的籃子中,再將籃子堆放,運到加工廠,平鋪在通風的貯存室,避免鮮果過壓,過熱和碰傷,否則易氧化和發酵。但在實際運輸中采用大麻袋裝果堆放,因此堆放時間不超過1~2天。
2.2.2去枝葉。采用帶式輸送和風選,枝葉通過風機分離果子。要求果子中沒有葉子,因為葉子含有較多的葉綠素,在破碎和融合過程中因溫度較高,葉綠素易氧化而影響油品質量,因此風機的功率較大。
2.2.3清洗。目的是除塵和除去少量的葉子,清洗需要一定的水,會產生廢水,為減少廢水量,采用循環水清洗,其控制量為2t水清洗5t果。
2.2.4磨碎。采用錘式破碎機破碎,其篩孔大小和捶打速度是關鍵,最佳的篩孔直徑大小為6mm,最佳捶打速度為為2500~3000r/min,其油的酸度、過氧化物UV值、總酚類和甾醇等有較好的結果。
2.2.5融合。破碎的果漿轉移到融合池,通過螺旋桿運動而混合均一,一方面有利于散熱;另一方面有利于油滴的形成,避免乳化。控制溫度與混合時間是關鍵,最佳時間為30min,溫度小于40℃,采用夾層通水的降溫方法。?
2.2.6離心傾析。目前大多采用三相離心,少數采用二相離心。三相離心需加入40%~50%的水,其中果渣占45%左右,其殘油率為4%~6%,出油率為25%左右,二相離心不需加水,果渣占75%左右,其含水率為60%~65%,出油率為25%左右。離心機轉速為3000r/min。
2.2.7貯存。離心分離的油放入大的不銹鋼貯罐貯存避免光和熱,必要時可充氮保護。
2.2.8裝瓶。貯罐里的油定期放出少量的水和油腳,如仍不澄清,可拌硅藻土通過板框過濾,然后分裝小瓶。
3橄欖油的等級分類
橄欖油是指以油橄欖鮮果為原料,排除用溶劑浸提或重酯化過程獲得的油。任何情況下,橄欖油都不指油橄欖果渣油。
3.1初榨橄欖油。
初榨橄欖油是通過機械或物力手段,在一定的條件下,特別是在不導致油品發生變質的加熱條件下從橄欖果中獲取的油。除清洗、傾析、離心分離和過濾以外,不經過其他處理。
3.1.1可直接消費的初榨橄欖油可以分為三級:①特級初榨橄欖油:天然橄欖油并具有橄欖油固有的純正氣味和滋味,酸度≤1%。②優級初榨橄欖油:天然橄欖油并具有橄欖油固有的純正氣味和滋味,酸度≤2%③普通初榨橄欖油:天然橄欖油并具有橄欖油良好的氣味和滋味,酸度≤3.3%。
3.1.2不能直接消費的初榨橄欖油。初榨油橄欖燈油:感官指標超標,酸度>3.3%。
3.2精煉橄欖油
通過溶劑提取果渣中的殘油,用水蒸氣或堿處理初榨油或殘油,以降低油的酸值,再用硅藻土處理掉葉綠素、類胡蘿卜素、殘留的脂肪酸鹽和殺蟲劑等,最后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味道。精煉橄欖油無色無味,外觀透明,其酸值<0.5%,一般為工業級。
3.3純正橄欖油
由初榨油和精煉橄欖油勾兌,其中含20%~30%初榨油,酸值小于1.5%,可食用,但其中含有很低的抗氧化物,其感官評價很低。
4橄欖油的化學組成
橄欖油富含脂溶性VA、VD、VE、VK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天然營養物質,其中VK含量高達8mg/100g,角鯊烯含量高達60~70mg/100g,-谷甾醇含量高達200~250mg/100g。由于這些物質可以提高免疫細胞活性,增強免疫功能,清除人體內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對于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都有極重要的作用,從而使橄欖油在醫學臨床觀察中具備了綜合性的多方面的療效功能。橄欖油中不飽和脂肪酸達82%~87%,主要脂肪酸為油酸(9c-18:1),含量達65%~85%,其次為棕櫚酸(16:0)7%~16%,亞油酸(9c,12c-18:2)4%~15%,硬脂酸(18:0)2%~4%,豆蔻酸(14:0)0.1%~1.2%,亞麻酸(9c,12c,15c-18:3)0.3~1.1%,棕櫚油酸(9c-16:1)0.4%~0.7%。其中油酸是單雙鍵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5%,一般可達到75%以上,它既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又不易氧化沉積于人體內;它比多雙鍵不飽和脂肪酸更為安全,稱為安全脂肪酸,為此油酸含量高的油脂被認為是高質量的油脂。橄欖油中油酸、亞油酸、亞麻油酸含量的比例經研究是最適合人體需要的比例,這是其他植物油不能與之比擬的優良特性。
5開發利用研究方向
5.1橄欖油加工工藝的探討及設備的開發。
對現有的我國橄欖油的加工技術進行改進,制訂出適合我國目前小規模生產的油橄欖榨油工藝,制造與工藝配套的榨油設備。
5.2進一步探討加工優質初制橄欖油的關鍵技術。
橄欖油以優質初榨橄欖油為佳品,其加工是在低溫(<25℃)下進行,以機械方法提取,不需進一步精煉,沒有任何化學物質及添加劑存在,全部保存了油橄欖新鮮果實中的各種脂溶性的營養成分。加工中橄欖油品質控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技術措施:①加強果實的前處理;②嚴格控制榨油溫度;③采用傾析為主,結合離心分離的油水分離新方法;④貯藏前進行真空過濾;⑤加工過程中避免與Cu,Fe,Mn、Pb等金屬接觸;⑥保證良好的貯藏條件;⑦保證良好的加工衛生條件。
5.3調味型橄欖油的研究。
由于精煉油橄欖果渣油無色無味,因此可通過添加不同的食用香精制成各種調味型橄欖油,如辣椒風味、孜然風味、芥末風味、香草風味橄欖油等調味型橄欖油,目前,此項工作正在研究中。
5.4醫學方面的應用。
從橄欖油中提取-谷甾醇200~250mg/l00g(這是油中最高的),角鯊烯(60~70mg/100g)等生物活性物質,在醫學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5.5生產各種餐用油橄欖。
可以生產加工各種橄欖食品,如夾心橄欖、綠橄欖、黑橄欖、去核橄欖、橄欖片、泡菜橄欖、橄欖罐頭、橄欖醋、橄欖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