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煉車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22:02:18
近幾年國內精煉油廠的設計有了很大進步,設計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設計及生產過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文中就此提出一些體會供同行探討。
1.車間罐體布置方式與采光的關系
長期以來,設計者往往將精煉車間的罐體布置在一樓的混凝土平臺上。其優點是平穩、安全性強、物料從高處流到低處再用泵輸送到其他地點方便。
但是缺點也明顯暴露出來:樓層的采光性較差,如果窗戶面積小,白天也需要照明,增加了能源消耗,而且衛生條件也不好,容易孳生細菌。《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2001中對采光設計提出了“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有利于生產、工作、學習、生活和保護視力”的設計原則,是我們在保證結構強度條件下應該遵守的。解決方案為:將平底罐改為錐底罐,使阻擋光線的罐體周邊可以衍射光線。錐形罐底使物料的流動性更好,又方便清掃。適用于水化、堿煉工段各罐體。
另外把大的罐體用支架支撐起來,適用于脫色塔、脫臭塔、結晶罐、養晶罐等,可用鋼結構平臺或鋼筋混凝土框架進行支撐。
2.干燥器、脫色塔真空系統夾帶跑油問題
真空系統夾帶跑油主要是尾氣處理不當。脫膠后的油,含有大量水分,要通過干燥器脫氧除掉水分。這里干燥器的脫氧除水是由真空泵完成的。真空泵連續抽出氧氣和水分使干燥器保持一定的負壓,在抽出的氣體中可能夾帶飛濺的油滴。如果干燥器進油噴管距離排氣口近或真空度過低,那么夾帶飛濺的油更多。
一般的解決辦法是在出口處加一個旋液分離器。建議選用高效旋液分離器,該旋液分離器結構簡單,無傳動部件,氣密性好。脫色塔真空系統夾帶跑油,與脫膠情況基本一樣。解決辦法相同。
3.脫臭油的酸值、煙點、色澤與回色
3.1脫臭油酸值高和煙點低的主要原因
筆者認為,脫臭油酸值高,特別是小品種油,如葵花籽油、玉米油、油茶籽油等,主要是進汽量與噴射泵能力問題。這里應該注意的是進汽量的計量問題。一定要設計或增加直接汽計量裝置,保證進汽量準確,從而保證合理的酸值。一般達到與所選真空泵排量相當為合理,進汽量過多會造成生產成本上升。早期的板式塔與近年引進的軟塔相比,板式
塔比軟塔蒸汽耗量大1/3左右。真空泵的選擇與塔形有關。以日處理250t軟塔為例,進汽量150kg/h,控制塔體上部真空度350~400Pa,則酸值(KOH)為0.4mg/g,煙點為216~218℃。一般酸值低了,煙點就一定會高。不同的設備直接汽進量、停留時間、真空度不一樣,煙點也不相同。
3.2色澤與回色
脫臭油的色澤受操作溫度和停留時間影響較大。不同設備操作方式不同,產品的色澤也不同。但是色澤比酸值容易控制。操作時溫度不宜太高,停留時間不宜太長,二者均應在保證酸值、煙點的情況下取最小值。
油脂回色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與加工過程有關。脫臭后油品中金屬含量的多寡與回色密不可分,如果磷含量為0,Cu≤0.1,Fe≤0.15,Pb≤0.1,Sb≤0.1,只要方法得當,長期保存不會出現問題。另外,當過氧化值<0.2mmol/kg時,長期保存也不會出現問題。過氧化值與油的入罐溫度有關,當入罐溫度超過50℃時,氧化非常快,過氧化值迅速增加。
一個實例是:脫臭后入罐溫度60℃,當時色澤為R0.9、Y9,7d后色澤為R1.4、Y14。
②與灌裝飽和度有關。油瓶的液位越高保存時間越久。筆者做過一個實驗,將R1.0、Y12的油用5L油瓶灌裝在2只瓶內,分別裝入90%和98%的液位,放在同一個房間里,兩年半后觀察:90%液位的油瓶油色澤為R2.0、Y20;98%液位的油瓶油色澤為R1.4、Y14。
③與保存方式有關。閉光、低溫保存最好。筆者觀察到在北方的11月到下年的3月油不易回色,而5~9月很快回色,說明油回色與溫度和日照有關。解決辦法:儲油罐設計時要閉光,最好將油罐區密閉起來,夏季通入冷氣。這也包括小包裝產品。
4.涼水塔
涼水塔是工廠常用設備,夏季均不同程度存在水溫高的問題,對其解決辦法是:①設計時制冷量放大一些。②使用時盡量避免油、廢白土、脂肪酸和雜品進入涼水塔系統,以保持系統的清潔。增加高效旋液分離器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式。③堅持定期清理。如果在涼水塔出現問題時,才被迫停產維修,這是不可取的設備保養方式。④定期維護保養,每3~4個月維護1次。停車后,先人工清理雜物,把水池內污水排凈。先用8%左右的HCl閉式清洗;污水排凈后,再用8%左右的堿水閉式清洗;然后用清水沖凈,換入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