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糧食“十連增”靠的是科技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30 14:31:32
糧食"十連增"高起點上實現的豐收,在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增產難度越來越大的嚴峻形勢下贏得的豐收,在承載著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國人熱切期盼中收獲的豐收。實現高產豐收的局面,離不開農業科技的主力。農業科技進步程度決定農業現代化程度。在糧食生產的歷史中,農業科技始終發揮著關鍵的支撐作用。在資源要素緊繃的現實背景下,增加糧食產量主要靠提高單產,單產提高就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
一、主導品種功不可沒
糧食要增產,良種需先行。建國以來我國農作物品種普遍經歷了6~7次更新換代,糧食產量實現歷史性跨越。近年來,一大批小麥新品種成為主產區的主導品種,一大批穩產性好、增產潛力大、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在增產上凸顯巨大威力。目前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達96%,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3%以上。
二、關鍵技術功不可沒
深松整地、播后鎮壓、澆越冬水等一系列避災增產技術,有力促進了產量提升;冬小麥"一噴三防",防病防蟲防早衰,為實現抗逆高產穩產奠定基礎;測土配方施肥等配套技術運用和田間精細管理,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單項技術的效果總是有限,很多技術都需集成組裝綜合實施,糧食生產上同樣需要集成創新。近幾年來,農業部大力開展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推廣區域化、標準化技術模式,整合科技整體優勢,促進了大面積均衡增產。山東齊河縣構建起整建制高產創建格局,今年20萬畝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田創出小麥單產715.97公斤的好成績。
三、科技服務功不可沒
在長達8個月的小麥生長期,農業部小麥專家多次深入農田,觀天氣,查墑情,先后制定下發10多個技術指導意見;關鍵農時季節,20多個工作指導組深入主產區和受災區,蹲點包片,指導農民因地因時因墑因苗落實好田管措施;數以萬計的基層農技人員更是忙碌在生產一線,穿梭于田間地頭,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技服務,確保各項技術措施進村入戶到田。
四、科技種出了高產田
良種良法良策路徑,防災避災減災措施,穩產增產高產技術,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技舉措使小麥單產在連年刷新紀錄后再創新高,彰顯出增產的潛力,提振了生產的信心。現在,夏收工作馬上結束,秋糧生產的目標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各級農業部門尤其是農業科技人員一定要再接再厲,不放松不懈怠,力爭奪取秋糧和全年糧食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