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觀察,細心的王太太發現,幾乎所有玉米油、葵花籽油都在顯著的地方醒目地標明“非轉基因”。魯花的一款5升裝壓榨一級花生油在瓶口處掛上了一張標簽,黃底綠字標明“5S純物理壓榨非轉基因”。另一款多力5升裝葵花籽油的包裝正面,藍底紫字醒目地標注著“非轉基因葵花籽食用調和油”,字體僅比商品名略小,讓人一眼就能看到。進口產品也不甘示弱,刀嘜花生油瓶口處也掛了一張寫著“刀嘜花生油由非轉基因原料加工而成”字樣的標簽。
那么,商家如此大張旗鼓地聲明產品是非轉基因,是否意味著存在由轉基因原料加工而成的食用油?
王太太開始對比每一種食用油的生產原料。相比于“非轉基因”的高調,廠家似乎知道顧客對轉基因不感冒,只在一旁的產品信息中提及原料系轉基因。
以金龍魚添加深海魚油調和油為例,在藍色的包裝上,并未看到“轉基因”的信息,僅在食品配料信息中顯示“菜籽油:加工原料為轉基因油菜籽;大豆油: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這樣子遮遮掩掩,讓人不得不多想轉基因是不是不好?”回家后,王太太便上網查轉基因食品的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木瓜、西紅柿、玉米、醬油、餅干等,原來我一直生活在‘轉基因’里。”
超市:轉基因處于“失語狀態”?
標識能藏就藏那么,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與否?目前,業界學界爭論不休。又有哪些食品含有轉基因原料成分?隨后,記者走訪了廣州的一些超市發現,轉基因食品看似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
貨架上,許多商品以“非轉基因原料”作為宣傳噱頭,登上包裝、廣告“黃金位置”。而轉基因食品則大相徑庭,或許擔心銷售受到影響,商家除了遮遮掩掩地標明食用油等產品的身份外,對其他食品則是能藏就藏,“轉基因”在超市處于失語狀態。
在記者的走訪過程中,除了食用油都有標志,其他食品都難見“轉基因”身份--食用油中,大部分調和油、大豆油都使用轉基因大豆,價格略低于非轉基因調和油;部分豆奶的包裝盒清晰標明非轉基因大豆;調味品區,仔細對比各大品牌的醬油配料表,李錦記等著名品牌醬油只在顯著位置標明“采用優質黃豆”,海天醬油、味事達等醬油則明確指出含有非轉基因脫脂大豆?;蛏婕稗D基因的番茄調味品卻未見標明,僅簡單寫上“番茄、食鹽”;零食區,幾乎所有的餅干配料表中均含有小麥粉、精煉植物油、白砂糖等物質,但具體是哪種油難以判斷,更加無法知曉這些原料本身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
還有一些貨架上散裝黃豆、玉米等,只有簡單的產地和價格信息,而有機黃豆則在包裝上標明“非轉基因”身份,價格比散裝黃豆貴一倍;大米、蔬菜、水果大部分是散裝銷售,僅能看到產品名稱、產地以及價格的簡單標簽,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更沒有轉基因等文字說明。
當記者拿著“非轉基因黃豆”和“轉基因黃豆”兩種商品向一名百佳導購員咨詢時,他表示,國家已明確規定使用轉基因原料必須標明,現在沒發現轉基因有什么問題,否則超市不會出售此商品。“以后會不會有問題誰也不知道,你實在不放心的話就買‘非轉基因’好了,價格就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