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從它出現的那一天起,指向人類自身的動物轉基因技術充滿倫理方面的爭議;指向植物,尤其是主糧方面的轉基因技術,則充滿關于食品是否安全的爭論。這些年來,爭論的焦點逐漸轉移到后者。爭論的層面,已經不限于技術安全,更擴展到經濟、政治領域,其中還夾雜著左右站隊、陰謀論等等;參加者遠遠不限于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經濟學者、人文學者甚至演藝界人士也參與其中;論戰手段已經不限于擺事實講道理的打筆仗,而是已經出現了沖擊學術會議的現象。成了一場曠古未見的“混戰”。
稍加分析這場論戰,內容無非集中于兩點,一是要不要進行轉基因技術的研究,二是如何控制這門技術的使用。
至少在目前看,迅猛擴張的轉基因技術應用,已經使第一個問題的論戰失去了價值。
中國科技部提供的材料顯示,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報告,2009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34億公頃,約占全球耕地面積的8%,比2008年增長了7%(900萬公頃),是1996年170萬公頃的80倍。其中轉基因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分別占其總種植面積的77%、49%、26%和21%。美國種植的轉基因玉米品種中75%為雙性狀或三性狀雜交作物;雙性狀雜交棉品種占美國所有轉基因棉花的75%,澳大利亞為88%,南非為75%。
2009年,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為25個,其中種植面積超過100萬公頃的前八位國家分別是美國(6400萬公頃)、巴西(2140萬公頃)、阿根廷(2130萬公頃)、印度(840萬公頃)、加拿大(820萬公頃)、中國(370萬公頃)、巴拉圭(220萬公頃)和南非(210萬公頃)。此外,全球另有30個國家批準轉基因產品進口或進行試驗。2009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種類達到24種,但種植的主要有4種: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棉花和轉基因油菜。
因此,轉基因技術發展到今天,更具現實意義的問題是,如何控制使用這項技術。國際上進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估多采用三個原則,即實質等同原則、個案分析原則和逐步完善原則。
經合組織1993年提出的實質等同原則,是三原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即如果通過檢測證明,轉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成分與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食品成分相同,則原則上認為它們沒有差異,無需進一步檢測。個案原則是強調不同的轉基因作物或轉基因食品,即使它們轉化的是同一外源基因,也須逐個進行安全性審查。逐步完善原則突出的是目前的安全評估手段并不是齊備的和完全的,需要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提高不斷進行完善。
就像核電技術一樣,轉基因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簡單的是與非、黑與白,承認它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一種現實的態度。一切技術都是雙刃劍,讓它為人類的福祉做出貢獻,人類必須為此運用理性。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估采用的三個原則,就是一種理性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