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是時下的熱門話題,關于轉基因的謠言借助網絡在各大論壇、空間以及朋友圈等像病毒一樣散布。其實謠言這種東西從古自今都是清者自清,慢慢的也就淡了。只是現在看來卻是謠言愈演愈烈,最近有幾則關于如何辨別轉基因的帖子,其謠言水準實在不高,覺得有必要給大家提個醒。
轉基因是好是壞,這里不做討論,只看看這里面介紹的幾種所謂的識別轉基因食品的方法。恐怕得說——這謠言還能編得再糙點兒嗎?
1.大豆
根據介紹:轉基因大豆是不發芽的,所以可以用水檢測。非轉大豆用水浸泡三天會發芽,而轉基因大豆不會發芽,只會膨脹。據說,這是因為轉基因大豆的胚芽不具有生命本質活性,因此沒有延續后代的能力。由此推斷,如果人類大規模地長期使用各種轉基因食品,其中危害人類的轉基因片段,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直至改變人類本身的正常基因,抵抗力下降,怪病叢生,或者喪失生育能力。
相信我,不論是謠言編造者還是信這個謠言的人,你們的生物老師一定會一個閃現出現在你的面前,讓你罰抄生物課本一千遍啊一千遍……如果轉基因大豆不能發芽,那么全世界每年種植近億公頃轉基因大豆的種子是哪里來的?請有點兒常識好嗎?千萬別說用非轉基因大豆的種子一個一個把基因轉進去。如果你每年可以轉化可供全世界使用的轉基因大豆種子,第一,恭喜你憑借這一技術可以拿到Ph.D了。第二,由于成本的高昂,賣不出去是必須的,所以當務之急不應該是編造謠言,而是在天橋上預定個位置,趕緊的,晚了沒地兒了。
不過,所謂“子代種子”不能發芽的這個說法并非一點兒影沒有,它源自于上世紀國外一些農業科技公司所做的嘗試——通過篩選人工建立的突變體庫得到致死基因,通過致死基因來控制作物種子的發育,從而達到阻止農民留種的目的。后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被叫停。這同上面說的“轉基因大豆不育”還不是一回事。目前的轉基因大豆主要是抗除草劑大豆,該大豆可耕作節約成本,出油率高。
轉基因并不是直接把外源基因轉到植物種子當中的,而是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將外源基因轉入目標植物的愈傷組織當中,然后經過組織培養得到完整的植株。由于基因插入位點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造成轉基因植株農藝性狀的改變,造成其在生產上沒有使用價值。所以還要從眾多的轉化植株中篩選有使用價值的進一步繁殖種子,最終在生產上得以推廣。雖然話說的很簡單,但從做轉化,到最終獲得有使用價值的種子,這一過程數以十年計,而且成本十分高昂,獲得一粒轉基因大豆種子的成本足以購買一畝地的大豆了。所以親,天橋找好了嗎?
2.土豆
文中說轉基因土豆表面光滑,顏色較淡,削皮之后,其表面無明顯變化。
土豆中含有單寧,在酶的作用下與空氣接觸后會非常容易變褐。而目前馬鈴薯轉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病和品質改良方面。至少我是沒有聽到過哪種轉基因土豆是可以防止褐變的。此外,我覺得上網的時候有時間看看新聞,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素養開闊視野,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被這種連編都編得不用心的謠言洗腦。給親們講條過時了的新聞:2010年3月2日,歐盟委員會批準了Amflora轉基因馬鈴薯在歐洲的商業化栽培。這一決定打破了歐洲轉基因作物長期等待商業化批準的僵局,被認為是歐盟委員會轉變對轉基因農作物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