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田,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而是請鴨子來“幫忙”,這樣的場景你見過嗎?記者昨從市糧食局獲悉,我市正在發展“稻鴨綠色種植模式”,種植規模近5000畝,采用這種模式種出來的大米市價12元一斤,身價比普通稻米高出幾倍。
炎陵高山稻鴨種植50只鴨子負責10畝水稻
22日,記者在炎陵縣策源鄉東嶺村看到,一塊塊長滿禾苗的梯田里,不少鴨子穿梭田間。
“別看這些鴨子玩得不亦樂乎,其實它們是在工作呢!”東嶺村村支書謝禮華說,今年村里受神農米業委托,采用稻鴨種植模式,試驗種植了20畝優質水稻,由他和另外一個農戶負責種植,每人10畝。“村里海拔高度在760米至800米之間,氣候、水質比較好,而且完全沒有污染,很適宜發展綠色種植。”
他說,今年5月份,禾苗根系長牢后,他往田里放了50只鴨子。鴨子一進田,不停地穿行、覓食,為水稻除去雜草和害蟲。而鴨糞排入稻田中,又被水稻吸收利用,成為對水稻生長極好的有機肥。
鴨子“工作”了3個月后,長得比較大,此時,禾苗也開始抽穗,為了防止鴨子吃稻谷。在8月10日左右,他把大鴨子趕上田,換了一批夠不著稻穗的小鴨子。
已推廣種植3年,全市種植面積近5千畝
市糧食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采用“稻鴨綠色種植模式”,田里不允許施化肥,用的都是農家肥;也不允許使用除草劑,長了雜草得人工拔除。
據悉,我市除了東嶺村在試驗高山稻鴨種植之外,在株洲縣朱亭鎮杉橋村,從2011年開始,就已開始推廣“稻鴨綠色種植模式”,目前種植規模近5千畝,經過三年的發展,綠色稻鴨種植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上述市糧食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基地選址在杉橋村,主要是因為此處遠離城市和工業區,而且水庫、塘壩密布,水資源總量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記者了解到,這個基地按每畝12只的標準,每年要購買幼鴨6萬只,幫助水稻除蟲去草。另外,在綠色水稻基地,還吊掛了140盞頻振式誘蛾燈,利用水稻害蟲趨光、趨波性,將害蟲誘至燈下電網觸殺。
農民每畝增收300元以上,企業綠色大米賣12元一斤
東嶺村村支書謝禮華介紹說,對于農戶來說,綠色種植免去了農藥、化肥等費用,還能收獲味道鮮美的生態土鴨。“經估算,采用這種生態種養模式,每畝可為農民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而對于企業來說,綠色種植模式帶來的收益更為豐厚。市糧食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株洲有大概200多家大米加工廠,大米品牌也有幾十個,但是鮮有叫得響的品牌。而采用稻鴨種植模式產出的大米,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這種大米推出市場后,受到不少高端消費者的歡迎,是目前省內為數不多的本土高檔大米品牌,在省內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株洲神農米業綠色水稻基地負責人陳敏介紹,杉橋村第一批綠色水稻種植面積只有500畝左右,畝產800斤稻谷。由于產量少,米質綠色健康,口感不亞于泰國香米,這種綠色大米售價一度達到25元一斤,而且供不應求。
“現在基地規模擴大到近5千畝,價格也隨之降了下來,市場價賣到12元一斤。”陳敏說,大米主要銷往省內,在本市的株百、步步高等超市也都有銷售。
陳敏介紹說,目前東嶺村的綠色水稻采用的是“湘灣13號”和“黃花占”兩個品種水稻,湘灣13號大米用普通種植技術生產的話,售價大概在4.5元一斤。但是如果采用綠色種植方式耕種,預計可以賣到10元一斤,身價翻倍。“等炎陵高山綠色稻鴨種植模式試驗成功后,我們將大面積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