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中的蠟是高級一元羧酸與高級一元醇形成的酯。植物油料中的蠟質主要存在于皮殼中,其次存在于細胞壁中。蠟在40℃以上能溶解于油脂,因此無論是壓榨法還是浸出法制取的毛油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蠟質。
脫除油脂中蠟質的工藝過程稱為油脂的脫蠟。脫蠟的方法可分為多種,即常規法、溶劑法、表面活性劑法以及結合脫膠、脫酸的脫蠟方法。此外,還有凝聚法、尿素法、靜電法等。
蠟分子中存在酰氧基,使蠟帶有微弱的極性。因此蠟是一種帶有弱親水基的親脂性化合物。溫度高于40℃時,蠟的極性微弱,溶解于油脂中,隨著溫度的下降,蠟分子在油中的游動性降低,蠟分子中的酯鍵極性增強,特別是低于30℃時,蠟形成結晶析出,并形成較為穩定的膠體系統。在此低溫下持續一段時間后,蠟晶體相互凝聚成較大的晶粒,比重增加而變成懸濁液。
●傳統的冷凍結晶過濾脫蠟工藝
該工藝不僅適合于含蠟量少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同時也適用于含蠟量較多的米糠油。從貯罐或其它裝置過來的欲脫蠟的油先送到熱交換器,在該熱交換器中,與從裝置中經脫蠟后的成品油進行熱交換。經熱交換器換熱后,欲脫蠟的油再送到冷卻罐,在該冷卻罐中設有夾套,在夾套內采用冷卻水來冷卻欲脫蠟的油。為提高脫蠟油的傳熱速率,在冷卻罐中設有緩慢轉動的漿式攪拌器,在油冷卻時進行攪拌。脫蠟油在離開冷卻罐后,再依次進入到結晶罐中,這些結晶罐與冷卻罐結構大體相似,脫蠟油在這些結晶罐中繼續用循環的冷卻水進行冷卻,使油溫繼續降低。
采用這種方法能夠使油溫達到預定的脫蠟冷卻曲線,在這些結晶罐內均設有緩慢轉動的漿式攪拌器,同時還在罐體的外表面包有保溫材料,以使油溫保持在所要求的溫度內,在最后一個結晶養晶罐中,為了適當加快過濾速率,油溫可稍有增高。從最后一個結晶罐中出來含有結晶的油,依靠重力流入到用加熱法自行清除濾餅的過濾器,在過濾器中將固體蠟從油中分離出來,然后再用泵將脫蠟后的油送到儲罐中。在過濾結束后,分離出來的固體蠟用過濾器中設置的盤管通入熱水,將其熔化后再用泵送到貯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