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油脂的資源利用及生產條件要求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7 21:04:00
飼料動物油脂是一種高能量飼料,資源比較豐富。目前,動物油脂加工企業生產條件和質量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本文就對動物油脂的資源利用進行分析。
一、資源及利用分析
動物油脂是屠宰加工副產品,主要包括腸油、下腹肥膘、邊角肉等,脂肪、蛋白質含量高,資源比較豐富。據調查,一只分割肉雞、肉鴨不作食用的脂肪和組織約200 g以上,一頭豬腸油及分割的廢棄組織3~5 kg。以江蘇為例,就分割肉禽和肉豬兩類,初步估計,約有15萬~20萬t原料,可加工成10萬~12萬t動物油脂及其副產品。屠宰加工企業動物廢棄組織收集比較容易,直接煉油或冷藏,加工成動物油脂和油渣。集貿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豬肉分割的廢棄組織較少,且不易收集,多為就地煉油。山東地溝油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規定,禁止低品位動物油進入食品行業,因此飼料用動物油資源將會增加。2012年以來,蘇州、姜堰、寶應、連云港、淮安等地紛紛建設飼料用動物油加工廠,還有不少地區正在著手建廠。
二、生產條件要求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現場審核表的通知》(農辦牧[2012]45號),對單一飼料產品生產許可審核作出了規定,但單一飼料種類眾多,產品生產的許可要求比較原則。根據油脂及其副產品生產特點,結合單一飼料審核要求,對油脂及其副產品生產條件要求提出如下建議: 2.1 廠區選擇與布局
有獨立的生產廠區,不能與其他企業或其他類產品合用廠院,廠區周圍沒有影響產品質量安全的污染源,特別是動物屠宰場和垃圾場。廠區布局合理,生產區與生活、辦公等區域分開,廠區道路和作業場所采用硬化。生活、辦公等區域有密閉式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廠區整潔衛生。
1.生產區布局
生產區應設有相對獨立的、與生產規模相匹配的原料庫、原料處理區、生產車間和成品庫。各庫、間、區布局要合理,生產工序銜接順暢。原料庫應配備冷庫,規模與生產能力相匹配,并考慮不同原料的分類存放。原料處理區,主要用于原料化凍、清洗、瀝水,應設置相應的化凍池(區)、清洗池,池壁與底面貼墻面磚,地面宜采用水磨石地面,確保沖洗方便,淌水順暢。
煉油車間要求寬敞整潔,通風和采光良好,設備布置合理,物流順暢。從調研情況分析,與水泥地和地磚地比較,水磨石地面清洗方便,比較耐滑。油渣粉車間應與煉油車間保持適當距離,并有物理分隔,避免油煙和粉塵交叉污染。成品庫分儲油庫和油渣(粉)庫2個,與生產車間和出庫銜接良好,便于產成品出入。
2.生產設備
動物油脂生產設備主要有煉油爐(鍋),形狀多為長U槽型,底部為半圓形,材料多為不銹鋼或碳鋼,使用導熱油加熱,設置定時自動翻動,附屬設備主要有導熱油爐、導熱油管、吸煙罩、抽油煙機、壓榨機、油槽、油池、過濾網、壓濾設施、油泵、成品油罐、計量器。需精煉加工的還應配備水化脫膠設備、白土脫色壓濾設備、蒸溜脫水脫酸裝置。吸煙罩大小應與煉油鍋一致,排煙管孔應向上并有一定高度;油槽、油池口應高出地面5~10 cm,防止地面水及雜物進入油池。根據動物性原料單一的要求,一類油脂應設置一套設備,如豬油生產線、雞油生產線,防止產品混淆。
壓榨后的油渣餅可直接出售,也可生產成油渣粉銷售。油渣粉生產主要設備有破碎機、壓榨機、烘干機、粉碎機、混合機、包裝機,附屬設備有剎克龍、振動篩、電子秤以及物料輸送系統。生產車間和成品庫應配備消防設施,一般使用ABC干粉滅火器較好,油渣粉庫可配泡沫滅火機。
3.檢驗室與設備
檢驗室應分設天平室、理化分析室、儀器室、留樣觀察室、微生物檢驗室,檢驗室使用面積要滿足儀器、設備和檢驗工作需要,各功能室應布局合理,互相銜接。天平室應滿足分析天平放置要求,一般不小于6 m2;理化分析室有能夠滿足樣品前處理、理化分析和檢驗要求的通風柜、實驗臺、器皿柜、試劑柜;根據蛋白質消化和脂肪檢驗要求,分別設立獨立通風柜。微生物檢驗應有潔凈室、滅菌和培養室,潔凈室要求地面、墻面光滑清潔。樣品留樣室有能滿足產品貯存要求的樣品柜,一般不小于10m2。
檢驗儀器和設備應配備:1)常用玻璃儀器:燒杯、燒瓶、錐形瓶、碘量瓶、稱量瓶等;2)常用玻璃容量儀器: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量筒、量杯等;3)常用輔助設備:電爐、臺秤、酒精燈、水浴鍋、坩堝、坩堝鉗、干燥器等;4)常用試劑瓶:廣口瓶、小口瓶、滴瓶等。
根據產品標準檢驗要求,油脂和油渣企業檢驗儀器應配備:萬分之一分析天平,樣品粉碎機、標準篩、定氮裝置或定氮儀(粗蛋白質、胃蛋白酶消化率)、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磷、兩二醛)、粗脂肪抽提裝置或粗脂肪測定儀(粗脂肪、不皂化物)、恒溫干燥箱(水分)、高溫爐(粗灰分)、水浴搖床(胃蛋白酶消化率)、超凈工作臺(微生物接種)、培養箱(微生物培養)、高壓滅菌器(消毒滅菌)。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等應做好計量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