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中秋臨近,在月餅,茶葉、酒水等等禮品紛紛上柜之時,食用油也加入了中秋促銷戰。記者走訪多家大型超市、集貿商場時看到,在商場的食用油賣區,各大品牌的非轉基因食用油都被擺放在展臺最顯眼的位置。記者采訪多位市民發現,目前,大部分消費者都更傾向于購買非轉基因食用油,超市工作人員也反映,目前,非轉基因食用油的銷量明顯大幅上揚。
消費習慣轉變:市民傾向非轉基因食品
超市工作人員反映,自從轉基因標注的相關規定出來后,非轉基因食用油的銷量明顯上漲,在食用油專區,非轉基因產品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記者采訪多位市民發現,一部分消費者對轉基因食用油存在抵觸心理,更加注重非轉基因的概念。
劉女士表示:“我不清楚食用油中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區別,但是自從食用油開始有轉基因標識之后,開始留意這些標識,現在買非轉基因的食用油多一些。”
亦有消費者表示,并不會在意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標識,陳女士則表示“買食用油還是按照平時的習慣,看到價格合適就會去買,雖然不太了解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食用油區別,但覺得影響不大。”
據銷售人員介紹,非轉基因食用油價格比轉基因食用油價格高,但總體上非轉基因食用油比較暢銷,大部分消費者會選購市面上常見的大品牌。目前市場上的非轉基因食用油品種繁多,其中作為行業領導品牌的金龍魚在市面上銷售的非轉基因食用油就有23種,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品類,因銷量最大,超市對其產品的采購量也大。
品牌競爭焦點:多元產品才能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
作為一項新的前沿技術,關于轉基因的知識的普及存在空缺,大眾對相關知識并不完全了解,圍繞轉基因的爭論仍在持續中。而關于轉基因的爭論,國家管理方面主要在于“管理”與“風險”,而對于消費者而言,則主要聚焦于“安全”與“選擇”。
據了解,中國市場對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依賴率已經達到80%,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人士介紹,“國外主要有三種轉基因產品,即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菜籽。但我們國家對轉基因作物有嚴格的監管,首先是要在國外取得國外上市的證書,取得證書后,還要按照我們國家評價的標準對它進行評價。”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我國有明確的標準規定,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原料的食用油必須在包裝上進行標注。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是一個對轉基因食品監管較嚴的國家。同時,我國實行轉基因標識制度,列入轉基因標識目錄并在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食品均需標識。因此,整個中國市場對轉基因產品的管理嚴謹有序。
因此,對于食用油行業來說,無論轉與非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才是市場營銷的基本法則。
為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選擇,中國糧油行業領導品牌金龍魚不斷投入技術開發。1991年,中國第一瓶小金龍魚包裝油就是非轉基因的,二十年來,金龍魚累計推出23種非轉基因產品并活躍于市場。有統計數據顯示,金龍魚的非轉基因產品種類繁多,一直在非轉基因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日前發布的2014年度《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行榜中,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 排名第239位,在食品生產行業位居全球第三。這是豐益國際自2012年以來連續3年蟬聯全球食品生產行業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