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農”比例不及四成 免學費難引大學生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7 21:39:45
為吸引和培養農業人才,浙江從2006年起,每年出資對本省籍學生就讀高校種養類涉農專業實施免學費政策。但浙江省農業廳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2011年至2013年期間,在享受該政策的6943名畢業生中,僅有2485人“留農”,比例不及四成。免學費難引大學生從農,面對人才流失,許多農林院校教師望而興嘆。
缺精英一直是現代農業發展中面臨的最大憂患之一,而作為專業人才“搖籃”的農林院校,近年來也屢遭生源危機。免學費政策的出臺,目的正是為了破解這一困境,然而這些畢業生似乎“并不買賬”。調研人員認為,這主要與農業企業就業吸引力不高、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補充慢以及學校專業設置與就業需求匹配有差距等三大因素有關。
數據顯示,在2485名涉農領域就業的畢業生中,有85%選擇到企業就業。這類工作大多屬于農業生產、養殖和營銷一線,工作環境差、技術含量低、勞動時間長,且工資待遇低、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內在吸引力,即使畢業生初次就業在農業領域,此后跳槽現象也會頻發。
浙江傳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比較大型的涉農企業。該公司辦公室主任馮鎮奎說,公司每年都招農學專業畢業生,包括高職、本科、碩士都有。本科生一般從事管理崗位,高職生安排到生產一線。但不管是管理崗位還是一線技術員,都是比較辛苦的,這是種植這個行業性質決定的。但只要堅持,公司會給一個好的發展平臺。第一年每月2500元左右,每年會有調整。兩年后,一年收入四五萬到七八萬。但遺憾的是,有的畢業生干了一兩年,吃不了苦,到能發揮作用、企業也慢慢重用的時候,卻打了退堂鼓。有的畢業生做的時間比較長,有8年多的,現在成了技術骨干。
相對企業而言,作為事業單位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由于有體制保障,對畢業生仍具有相當“誘惑力”。但這些崗位一般由縣級人事部門統一公開招考,補充速度慢,在專業設置上較偏重公共專業,且要求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高門檻”讓許多畢業生望而卻步。另外調研人員也發現,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浙江對農產品加工開發和營銷、觀光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專業畢業生需求逐年加大。但浙江目前的狀況卻是,絕大部分專業仍集中在農業技術、園藝、畜牧獸醫、花卉水果、茶葉等專業,專業設置與就業需求上存在差距。
如何吸引農學專業學生從農?調研組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鼓勵大學生從事現代農業就業創業的政策,特別是對到欠發達地區就業的大學生,要加大資金補助力度,使農業成為“體面的工作”;針對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可采取單招單考、定向培養基層農技人員等方式;另外,改革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也十分關鍵,涉農院校應主動與農業部門、企業對接,根據生產實際合理設置專業,共同制訂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探索實行“訂單式”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