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資本進入農業 其發展模式是否更多元?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7 21:44:25
農產品電商被認為是有著萬億規模潛在市場的大蛋糕,這是國內電商領域為數不多的處女地。這也吸引了IT、房地產等大量資金涌入農業。大量資本進入農業領域,農業的發展模式是否更加多元?
大家現在都提用互聯網思維做農業,但與會專家也有人表示:一定要用農業思維做農業。鮮享農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茂昌認為,商業思維就是要賺錢,只是用農產品作為載體。但農業思維是先把農產品生產的工作做到位,如遵循自然規律,保證產品安全,科學種植或養殖等,然后賺錢才是理所當然的。
廣東禾茂(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蔣亞彤介紹,在歐美國家,也是先發展工業和商業服務業,然后再來反哺農業。我們國家農業也不例外,這是一個自然規律。
反哺農業的核心是三條,一是資金,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及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產業,既然叫產業,用工業的生產方式對農業進行整合和工業化或者是半工業化,它不可能做到全工業化生產。在美國農場模式基本上可以做到,但在我們國家還需要時間。我們長期是做渠道的,會在全國建立一千家禾茂優品店,在中型城市針對中高端客戶群做優質農產品。會把電商和實體店融為一體,打造一個實實在在的O2O的模式。
(王鈞,聯想控股佳沃集團業務拓展總監)投資農業后,對業務進行了一輪重組和提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化的提升,第一個是全程可追溯,從品種到種植的地塊,誰種的,過程當中用了什么樣的肥料,什么時候上市,果子有什么樣的特征,完全都可以通過二維碼獲得,所有用戶都可以通過手機或者是電腦終端進行共享。還有全園區的高清攝像頭監控,通過光纖和無線傳輸的方式。比如說什么樹上有什么蟲,需要采取什么樣生物防治的方法。在園區里面還有氣象站,土壤監測,比如說土壤的水分和養分可以直接體現在大屏幕上。
做農業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農業市場,對農業未來的發展意味著什么?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陳金發:對于一些非農企業參與到農業發展當中來,應該是全社會很關注的問題,現在網絡上這方面的評論比較多。這么多企業能夠進入到農業領域里面來,對于引領農業產業的發展上一個新臺階,特別對于品牌打造來講有深遠的意義和價值。因為品牌的理念,工業領域比農業領域要強;而且,產品質量監控上,工業在全程可追溯、可控制上,也做得比農業好。
當然,農產品品牌打造跟工業產品品牌打造可能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做農業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因為農業產品是一個活體。農產品涉及廣大的農村,它又是一個活物,所以要用感情去交流。希望今后涉及農產品的企業,能夠更多從這方面來理解,也許能做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