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農業快速創富 有點難?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8 14:32:59
日前,恒大高調宣布進軍現代農業。計劃中的千億元投資,涵蓋了糧油、畜牧、乳業等板塊。從已經推出的糧油產品看,瞄準的依然是“綠色”“有機”,高出市場價格數倍的“天價”清晰地表明其要走的是一條高端路線。目前恒大正一邊專注延攬農業專業人才,一邊著手建設和并購生產基地。恒大此舉,再次引發熱議,人們在猜測恒大“務農”能否成功?也在思考資本緣何青睞農業?
近年來,從武鋼養豬到聯想種植銷售獼猴桃,從京東種大米到民生銀行開賣金槍魚,各路資本紛紛“搶灘”農業,從沿海到內地“全面開花”。“下鄉資本”不僅涉足果蔬、畜禽等傳統種植、養殖業,對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生物科技推廣以及農產品加工等更是青睞有加。采取的動作既有在糧食主產區并購糧食加工企業,也有與農民合股建立果園基地、興建農場、收購養豬場等。
從我國農業發展的現實看,更多的應當是受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鼓勵,對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持續看好,讓他們不愿錯過這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投資機會。而且,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的歷史看,當農業發展到較高水平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的進入是大勢所趨。
資本可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雖說目前我國強農惠農政策體系和農業發展框架已經基本確立,但總體來講農業發展的活力依然不足,土地、勞動力、資金三大要素外流問題依然較為突出。資本的優勢,除資金外,還聚集著人才、管理、技術等,能給傳統農業帶來效率更高的生產模式。尤其是資本將管理和技術要素組合起來的能力,以及現代的組織方式,恰恰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農業生產經營者最需要學習的。資本也有可能給農業帶來傷害。
因為發展農業與生產鋼材、建造樓房不同,它面對的是有生命的對象。生命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農業注定會是一個長線產業。可資本是逐利的,渴望快速增值的。它進入農業領域后,會不會“以農為名”,占用農田發展非糧產業、非農產業,威脅國家糧食安全,損害農民利益?會不會雖然打著“綠色”“有機”的旗號,但為了追求快速的投資回報,或是違背生物生長的自然規律,或是放松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和控制,增加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風險?會不會為了追求高額的盈利,以其強大的資金實力操控價格,增加農產品市場出現異動的風險?
需要謹記的是,農業從來都不是一個暴利行業,它至今依然是較為弱勢的產業。而且,農業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生命的絢爛需要靜心等待,低估了各種風險,想要通過復制其他領域盈利模式追求快速創富的人們,要不要進來,還要詳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