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標識等手段 擦亮“五常大米”金字招牌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8 14:48:29
黑龍江五常市,當地政府、企業、農戶正在通過統一銷售標識、調整銷售結構的手段來擦亮五常大米的金字招牌,讓五常大米走上重生之路。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五常大米被譽為中國最好的大米,但是在名譽全國的同時,假冒、套用五常大米的現象層出不窮。五常人認為當地的大米在古代就是“貢米”,經銷商嘴邊常掛著“要是這米不好,在南方咋能賣到一二百元一斤?”可近年來五常人也體會了一次“樹大招風”帶來的困擾。
“2010年7月12日”是五常米企不能忘懷的日子。當時,因為外地企業用香精仿冒五常大米的事件被曝光,從2010年7月12日起,隨后幾周的時間里,五常大米仿冒事件立刻發酵,在國內多地被集中曝光,直接導致原來供不應求的五常大米一度出現滯銷的情況。
在廣州、深圳等地都有經銷店的孫經理告訴記者,當時雖然說新米還沒有上市,但訂單的情況特別好,自己為了搶到好米,提前給農戶支付了一筆訂金。可隨后,除了自己常年往來的客戶還相信米的品質外,新客戶一個沒有,老客戶也流失接近40%。仿冒事件給農戶帶來的影響也不小,農戶孫海表示,對那年印象特別深,其他年份水稻收購價都在兩塊多,就那年,才一塊六,就這樣還得自己找米廠才賣出去。
五常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表示,其實五常大米只是當地水稻種類的一個統稱,水稻還有很多細分的品種,但比較出名的有兩個,分別是“五優稻一號”,它因其獨特口味,成為國內第一個被“美國綠色營養食品協會”認證為達標產品水稻品種。另外,就是目前被大家所熟知的稻花香品種,它屬于粳稻的一種,是目前最高檔的大米之一。
但是由于五常境內大米的種植面積很大,有大米加工企業400多家,產品可以說已經覆蓋到了全國。五常大米的品牌很多人都可以用,這就給仿冒者留下了很多機會。所以五常大米要沒有一個統一的品牌管理,今后仿冒事件還能砸牌子。
據了解,五常市為確保該商標不被仿冒,統一印制了不得做商品流通的包裝和標志,并對這些包裝和標志實行封閉式管理,將具備使用條件、獲使用許可證的加工企業編成號,統一配送。與此同時,他們還對市場上帶有“五常”字樣的雜亂包裝大米進行了依法清理。同時,五常大米還在政府引導下,建立了可追溯體系。五常市政府授權當地多家龍頭大米生產企業專屬使用“身份證”標識,保證產品的可追溯和原產地,從根本上杜絕“稻花香大米”造假行為。
在一家名為善道的大米加工企業內,即將上市的五常大米多數采用簡易的包裝袋,在倉庫當中很少見到精包裝盒。該企業負責人張經理表示,企業目前已和五常當地質量最好的兩個區域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并且也種植了有機大米,但除了少量精包裝產品售價預計每公斤在50至70多元外,其他產品價格預計在每公斤12元左右。在五常市區內幾家大米經銷店,商家幾乎都將產品包裝盒和大米袋放在了柜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