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糧食產量較需求量仍有400億~500億斤的缺口,去年我國糧食進口量接近2500億斤,創歷史新高,除填平缺口外還多出2000多億斤,導致國內糧食形成了一些無效庫存。所以,我國的糧食并不是單純的數量多了,而是結構性有多有缺。
從糧食質量來看,我國糧食生產方式較為粗放,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主要追求單產增加,化肥、農藥使用量大,導致糧食高成本、低品質;從糧食產品來看,我國對糧食的精深加工不夠,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食品、飼料 等行業,對醫藥、化工等附加值高的行業涉及不多,導致消費者可選擇的產品種類較少,糧食增值程度較低。
總之,糧食供給的數量、質量、品種與需求不匹配導致大量糧食產品滯留在流通環節,直接表現為糧食購銷不暢、庫存積壓、消化困難,糧食流通市場缺乏活力。
走出窘境的必由之路
糧食產業發展矛盾突出,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筆者以為,推進糧食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推進糧食供給由數量增長為主轉為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從基層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角度,就是要充分發揮糧食流通連接糧食生產和消費的紐帶和調節作用。
調結構——優化品種暢通銷路。
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可通過加強糧食生產者與經營者、消費者之間聯系,采集、發布市場需求量大的糧食品種信息,推廣訂單收購等方式,合理引導市場預期,促進糧食生產者調整種植結構,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糧難”。
去庫存——拓寬糧源消化渠道。
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加強產銷銜接,搭建合作平臺,促進糧源向銷區合理流動;二是督促地方國有糧企主動聯系糧食加工、轉化企業,通過定向拍賣努力化解托市糧庫存;三是通過招引外地糧企、引入社會資本合資建廠、庫廠聯營、合作經營等方式,提高轄區糧食加工轉化能力,變慣于糧食儲藏為慣于糧食加工,加快糧源就地加工轉化,將優質糧源轉化為優質產品。
降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率。
例如,通過統籌設立糧食收購網點,優化糧食倉儲物流布局,降低糧食物流成本;通過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引 進先進適用的糧食收儲設備,推廣應用科學儲糧、綠色儲糧等新技術,提高作業效率、減少糧食損耗,降低糧食收儲成本;通過推進智慧糧庫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等。
補短板——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可以通過延伸產業鏈,提高糧食種植收益;通過培育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規劃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糧食品牌,加強網絡營銷,提高糧食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通過加大主食產業化推進力度,實現糧食產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提高糧食產品附加值。
守底線——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守住“售糧農民賣得掉”“吃糧市民買得到”兩條底線,始終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根本職責。基層糧食部門要加強糧食調控和監測預警,嚴格落實并管好地方糧食儲備;健全糧食應急保供體系,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深化地方國有糧企改革,為執行國家糧食購銷政策、筑牢調控物質基礎提供可靠載體。
玉米烘干塔_玉米烘干塔價格_玉米烘干塔多少錢_玉米烘干塔廠家_玉米烘干機_玉米烘干機哪家好_玉米烘干機價位_玉米脫粒機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