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的糧油加工、副產物精深加工、主食及食品產業和其他加工轉化企業實現總產值2.4萬億元,利稅1138億元,產值利稅率4.7%。
從僅僅4.7%的糧油加工產值利稅率,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糧油加工行業的低迷程度。
近年來,我國糧食“高產量、高庫存量、高進口量”的“三高”格局,對糧油加工行業可謂喜憂參半,“憂”大于“喜”。
“喜”的是糧食連續十二年增產,加工原料充足;“憂”的是國內糧油價大幅度高于國際市場糧價,原糧油加工為成品糧油的價格大大高于市場價,無法動銷。即使勉強加工,也只能維持客戶,不至于失去市場。在此情況下,糧油加工企業的產值利稅率只能日漸萎縮。
糧油加工是糧油生產環節向消費環節延伸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糧油轉化增值、帶動糧油生產的中間力量。糧油加工產值利稅率長期處于低迷狀態,勢必導致大量的糧油加工企業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破產。果真如此,不但我國的糧油產業鏈出現嚴重斷裂,還會危及國家糧油安全。因此,提高糧油加工產值利稅率不可小覷。
提高糧油加工產值利稅率,應內外發力,方可事半功倍。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自然界永恒的真理,也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當今經濟、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事物的興衰更替速率在加速度進行。一個企業可以在短短的2-3年之間迅速崛起,也可以在1-2年之內迅速衰落。
作為眾多企業的一個群體——糧油加工企業,在當今糧油市場低迷時期,更是擺脫不了“優勝劣汰”的命運。從目前的現狀看,我國糧油加工企業規模大到數以萬計;具有雄厚實力、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企業不多;經濟效益越來越不景氣, 2014年全國大米行業實現利潤不足5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利潤不足5萬元。
糧油加工企業經濟效益低下,固然與大的經濟環境有密切的關系,但企業內在素質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汪洋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沒有抵御大風大浪的能力,就無法達到彼岸。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經濟的競爭已經從國內到國內外,市場的無情沒有任何的避風港灣。
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苦練內功。要心中有數,根據自身的實力穩扎穩打,不要好高騖遠;要學會資本運作,利用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企業發展,不要因循守舊;要放眼全球選拔人才,以“才”贏“財”,不要因小失大;要大膽運用高新科技,降成本提效益,不要故步自封;要不斷開發新產品,引導消費,不要止步不前……。只有練好了過硬的內功,才有可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
從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來看,與人民生活聯系極其緊密的糧油加工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糧油商品,一頭連著生產者。生產者不能夠得到適當的生產利潤,就不會再生產。國家在不同時期要制定不同的政策,支持、鼓勵生產者;一頭連著消費者,過高的糧油價格,消費者承受不了。國家要進行宏觀調控,抑制市場價格;中間連著加工者,也就是糧油加工企業。原糧油價格高,成品糧油市場價格低,加工者就會出現虧損,無法支撐。國家就應當調整政策,給糧油加工者精準幫扶。
提高糧油加工產品的出品率和副產品的利用率,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在糧油市場價格低迷、經濟效益下滑時期,企業要達到如此目的是非常艱難的。這就要求國家在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創新創造發明上,給予財政獎補。
糧油加工需要原料數量大、資金多,僅僅靠糧油加工企業自身的流動資金不可能滿足生產需求。國家有關部門要從大局出發,從搞活糧油加工企業角度考慮,適度提供貸款。
目前我國各級都建立了數量可觀的儲備糧油。作為戰略儲備,保持數量真實,質量可靠,無可厚非。在和平時期,可以采取靈活一點的辦法。將一部分儲備糧油儲存在糧油加工企業,保持一定量的儲備,另外部分讓企業輪換周轉。到使用時,企業保證提供足量的糧油。這樣,既保證了糧油儲備數量和質量,又給糧油加工企業增加了原料來源,提高了經濟和社會效益。
如今我國糧油的“高倉滿儲”已經不堪重負,恰好是“去庫存”財政用“加法”的時候。這個“加法”,就是采取對拍買“政策性”糧食的企業給予獎勵。一方面加速“去庫存”,一方面加工企業有了開工的積極性,還從總體上節約了大量的資源。
糧食正常進出口,調劑余缺,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十分必要。但是,在當今國外糧
市場價格大幅度低于國內價格的情況下,國家要嚴控配額外的糧食進口。要運用多種行政措施打擊走私,遏制進口,保護國內糧食生產企業不受侵害。
糧油機械_糧油機械設備_糧油機械廠家_糧油加工設備_油脂機械_油脂機械設備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