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式循環烘干機成為打通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后一公里”的關鍵。但有些用戶在使用烘干機作業過程中,出現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稻谷烘干不同于其它糧食的烘干。稻谷是一種熱敏性作物,烘干速度過快或參數選擇不當容易產生爆腰。稻谷烘干標準規定:稻谷烘干后爆腰率的增值不得大3%。為保證烘干機作業效果,應查明原因,客觀分析,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正確處置。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可分為稻谷因素,烘干機使用原因,烘干機質量原因。
1、稻谷的因素
——稻谷過熟。
稻谷進入收獲期,含水已較少,由于反復受到陽光、風雨、露水的干、濕作用,過熟稻谷按正常速度烘干,容易出現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
防范及處置:及時收割;在烘干作業中,視過熟程度適當降低進風溫度,一般情況下可比各種機型使用說明書規定低3~4℃。
——稻谷損傷。
烘干前谷殼剝脫的稻谷,則表層蒸發不均,米粒表露部分干燥快,容易開裂;同時,與完整谷殼的谷粒相比,最終烘干程度較一般稻谷烘干快,形成過烘干。所以表殼受傷的稻谷容易出現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稻谷破損一般是由收獲時機械損傷所致,也有些早秈稻容易脫殼。
防范及處置:聯合收割機作業時要對割臺、輸送、脫粒部件進行正確調整;采取低溫、慢速烘干。
——稻谷含雜多。
含雜多的稻谷進入烘干機,造成循環不均,嚴重時不循環甚至堵塞停機。稻谷循環不良,會造成部分稻谷受熱時間增長,溫度偏高,脫水速度過快;同時循環不均,使終止烘干時間推遲,部分稻谷過烘干,容易出現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高濕度的稻谷流動性差,也容易產生循環不良現象。
防范及處置:安裝清選設備。含雜較多的稻谷經清選后才能進入烘干機作業。高濕度的稻谷可采用少量稻谷進入后,邊進谷邊循環烘干的方法,較快脫去稻谷表層的自由水,提高流動性能。作業過程中,要檢查稻谷下移是否均勻,需要時進行適當調整。
——稻谷裝入過少。
批式循環稻谷烘干機在額定裝機容量時,稻谷在機內一個烘干循環過程所需的時間約1th左右,其中約15 min加熱,另45 min不加熱(緩蘇),通過自身熱量,讓內部水份向表層擴散平衡。稻谷裝入過少,循環時間縮短,緩蘇時間減少,水份擴散平衡不充分,容易出現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
防范及處置:降低進風溫度和采用間隙加熱方法。
——稻谷含水不均。
進入同批次烘干的稻谷,含水率不均勻要求小于3%。相差過大,當烘干結束時,部分稻谷過烘干,容易出現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
防范及處置:需要同批次烘干,可先進行常溫循環,縮小水份差距,然后進入熱風正常烘干階段。或是采用二段烘干法,即熱風烘干至谷物含水18%左右時,停止作業5h,使谷物間水份自動平衡,然后熱風烘干至結束。
2、烘干機使用原因
——熱風溫度過高。
各種烘干機根據自身特點,按不同稻谷裝機容量,要求選擇合理的進風溫度,依烘干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保證稻谷品質。操作中如熱風溫度選擇過高,容易出現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
防范及處置:按說明書要求選擇有關參數,只控制最高溫度的機型,進風溫度一般應在45~55℃,使谷溫在40℃以下,保證谷物品質。
——烘干過度。
稻谷長期儲藏,要求烘干到一定的含水率(如稻谷一般為14%)。烘干過分,表層的部分化學結合水被蒸發,稻谷出現裂紋,品質下降,且重量減少,也浪費能源,增加成本。
防范及處置:烘干作業接近要求時,要注意含水率的及時測定,正確設定停機含水率或停機時間,發現有誤差,及時加以糾正。
——殘谷未清除。
烘干后,在升降機、水平輸送器及谷倉內等可能產生死角的部位留有殘谷。如不清除。進入下一批干燥,自然會使殘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
防范及處置:注意清除殘谷。
——氣候干燥。
天氣干燥,空氣濕度小,這時烘干較快,容易出現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
防范及處置:當外界空氣濕度在65%以下時,熱風溫度宜比使用說明書中指標值低3~4℃。
——烘干后稻谷處理不當。
烘干作業完成后,如立刻送冷風冷卻,稻谷表面突然收縮,引起裂紋。
防范及處置:烘干后稻谷立刻送冷風冷卻,避免接觸濕氣。
3、烘干機質量原因
——機械損傷。
烘干機的輸送部分發生晃動、磨損、碰擊,直接損傷稻谷。舊機出現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現象主要是磨損、變形、間隙變化所致;新機主要是安裝不規范或是運輸裝卸造成設備變形所致。
防范及處置:輸送部分應經常檢查并調整,有碰擊處及時排除,杓子磨損給予更換,斗式提升機跑偏、松弛等,調節到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