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收割季,陰雨天氣不斷,11月中旬又下了一場中雪,異常天氣讓廣大農戶心頭陰云籠罩。
省級金地家庭農場的主人趙懷金承包種植水稻560畝,一直苦于“有天無地曬、有地無天曬”,從前年開始,他每年購置2臺烘干機。今年秋收以來,雨停天晴間隙,6臺機組開足馬力,每天烘干7萬公斤水稻。截至11月下旬,他已烘糧1500噸,占全村總產量的1/4。
趙懷金告訴記者,新上一套烘干設備,政府補助2.8萬元,同村的旭升、四季興、飛翔等家庭農場都添置了烘干機組,今年秋季忙得熱火朝天。家庭農場既產糧又烘糧,既收糧又賣糧,糧食烘干機成了大家的“印鈔機”。
不僅是家庭農場多了增收渠道,種田大戶也多掙了錢。種糧大戶李兆華今年種植了30畝優質粳稻。他告訴記者,水稻水分在13%~15%,達到國家儲備糧標準,方可進行加工。因為連續陰雨,他家水稻的水分在25%左右,糧販子來田頭收購,壓價至2.6元/公斤,水稻烘干后,外地米廠開車來搶購,售價達到2.8元/公斤,扣除烘干費用,每畝增收近200元。
種糧大戶趙玉釗告訴記者,他家栽種的是普通粳稻,收割最遲,遭遇早雪,導致大面積倒伏,不但收割成本高,而且冰凍導致米品下降,地頭收購價僅為2.2元/公斤,很可能因雨季虧本。不過他把稻子烘干后,在院內儲存一個多月,錯開售稻高峰上市,保底售價2.4元/公斤,肯定盈利。
三垛鎮是我市種糧大鎮,全鎮8.5萬畝水稻多為規模種植。該鎮黨委副書記孫如標告訴記者,如果沒有烘干機幫大忙,許多農戶會因持續陰雨而豐產歉收。省政府今年3月發文要求,按“500畝左右糧田配一臺烘干機”標準,到2020年全省糧食產地機械化烘干能力達50%。政府扶持家庭農場、種田大戶置辦烘干機,不僅幫助協調種糧大戶聯保貸款,還在提供烘干基地和儲糧場地方面給予支持。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