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 糧食烘干機“上馬”不懼極端天氣
今年秋收期間,淮安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連續陰雨天氣,當地水稻收割進度受到嚴重影響,原本在10月底就能收割完的水稻遲遲未能開鐮收割。農戶曬糧從來都是在碰運氣,天氣晴好則搶時間曬稻谷;天氣不好要么急著出手被糧販子狠賺上一筆,要么就只能自己承擔更多損失。“以往遭遇這種惡劣天氣,廣大農戶特別是種糧大戶、農機合作社肯定是要著急上火的,急得連覺都睡不著。”談起水稻霉變。今年,淮安市農機部門力推的糧食烘干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恰逢極端天氣,遍布全市的糧食烘干中心為豐產豐收撐起了“保護傘”。
11月7日,淮安依舊陰雨連綿,記者走訪了淮安市多家農機合作社的烘干中心,前來送糧的農民絡繹不絕。“受雨水天氣影響,收上來的稻谷若不及時烘干,極易造成霉變,那我們大半年的辛苦就全泡湯了。”在洪澤區雨潤農機服務合作社烘干中心,前來送糧的李師傅說,“有了糧食烘干機,我們種糧收糧更輕松、更踏實了”。
在金湖縣萬豐農機合作社,記者看到,合作社里高達三層樓的方形“大煙囪”昂然豎立,規模巨大的烘干機組正在運轉,幾名村民把剛從田里收回來的稻子經傳送裝置送入烘干機,烘干后的谷子又從一根粗大的管子中“流”出來。“烘干機一批次能夠處理310噸水稻,平常一天可處理620噸,為了跟時間賽跑,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處理4個批次。”萬豐合作社理事長姜勤介紹說,烘干的水稻比曬干的質量要好得多,不僅稻子夠干,在相同含水率烘干過的水稻較日曬的水分更均勻,且利于庫存,處理后口感更好。記者了解到,萬豐農機合作社從2010年開始“上馬”糧食烘干機,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擁有烘干能力達310噸的糧食烘干線三條,低溫干燥機15臺,年烘干量達6萬噸,每年純利潤超過200萬元,不但富了自己,也方便了周邊農戶。
總結起來,萬豐農機合作社烘干中心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一是合作社自烘,合作社僅為自己流轉土地的糧食烘干。二是代烘,周邊農戶、種糧大戶發現糧食烘干效果好,便委托合作社代為烘干糧食,并付代烘費。三是輻射周邊,隨著合作社烘干中心業務越做越大,口碑傳到周邊市縣,形成了規模效應,有些農戶直接將糧食賣給合作社,合作社將收購的糧食烘干處理后再賣出,充當“糧食經紀人”的角色。四是延伸升級,打造品牌。目前,萬豐農機合作社形成了全產業鏈工業化糧食生產模式,從過去的代耕、代種、代收為主向以服務種子供應和技術培訓、推廣等轉變,成為種子工廠、稻米加工工廠,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合作社自己的服務品牌和糧食品牌。萬豐農機合作社的“烘干”事業發展歷程也是淮安市糧食烘干中心發展的縮影。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