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共同主辦,大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中印雜糧生產加工技術學術研討會暨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召開,來自印度和我國雜糧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30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為期兩天,來自中印雙方21名專家將圍繞中印雙方雜糧生產加工技術領域發展現狀與趨勢、前沿科技成果、發展瓶頸與解決思路、聯合開發模式等新理念、新課題做學術報告和產業報告,并針對我省雜糧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方向以及目前制約我省雜糧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進行高端研討。
此次學術會議是省科協“學術活動質量提升計劃項目”的重要活動之一,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科技助力我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轉型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畢衛星在致辭中說,通過高水平學術交流促進雜糧領域科技進步,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進而使之轉化現實生產力,對促進我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大慶市委副書記張亞中在致辭中說,大慶農業資源極具潛力,糧食總產量始終穩定在百億斤以上。特別是近年來,大慶致力于發展雜糧產業,把雜糧生產加工作為扶貧開發、調整農業結構的重要內容。大慶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晝夜溫差比較大,土質肥沃,是雜糧的優質產區。雜糧產業已具雛形,“紅黃白綠黑”五色俱全,“紅”有紅高粱、紅小豆,“黃”有小米、大黃米、燕麥,“白”有白蕓豆、薏米,“綠”有綠豆,“黑”有黑豆、黑米等。雜糧加工企業也逐步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并形成了老街基、“大埠同”等優質品牌。雜糧發展勢頭較好。雜糧作為經濟作物,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產業扶貧的重要手段。雜糧產業已成為健康經濟、朝陽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會議匯聚了中印雜糧產業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優勢資源,將進一步促進中印兩國雜糧領域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促進我省雜糧科研領域學術水平的提高和相關學科快速發展。會議的成果將為我省乃至我國雜糧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雜糧機械_雜糧加工機械_雜糧加工設備_雜糧加工成套設備_雜糧加工機器【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