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玉米收購制度改革,全面推進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政策的實施,切實解決“有錢收糧”問題。按照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財政部、銀監會、國家糧食局等四部委《關于印發建立東北地區玉米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實施方案》和省政府提出的“政府引導、風險共擔、市場運作、糧貸掛鉤、專款專用、封閉運行”的總體要求,由省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注資8億元,構建玉米市場化收購融資的平臺,設立了吉林省玉米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實現政府、銀行、企業有序對接,破解“銀行有錢放不出,企業缺錢貸不到”的難題,解決民營和地方國有企業信用等級低,抵押物不足,融資能力弱的問題,通過信用保證基金提供增信服務,幫助企業籌措收購資金,引導企業積極入市收購,切實解決農民賣糧難,保護農民利益。
12月2日,經省政府同意,省糧食局、省農發行、省財政廳、吉林銀監局聯合下發《吉林省玉米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確立了信用保證基金管理原則、成立了管理機構、明確了牽頭管理單位、基金歸集辦法、準入企業條件、審批流程以及合作銀行確定的基本條件、貸款程序、貸后管理、基金代償的原則和辦法;還明確了各級政府、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合作銀行的貸后監管責任;同時對借款人的行為和資金使用進行了規范,對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及相關人員列入違法經營的“黑名單”。國有企業逃廢銀行債務的,主管部門依據黨紀政紀嚴肅追究企業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吉林省玉米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辦法下發后,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里的要求,制定增信貸款業務審批操作規程和貸后監管辦法,篩選納入信用保證基金支持的“白名單”企業,搞好地方政府和企業自籌信用保證基金的歸集工作,配合金融部門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確定企業授信規模,為加快貸款審批速度,解決企業增信貸款提供支持。
省財政廳主動作為,積極協調,幫助開設信用保證基金專戶,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努力籌措省級信用保證基金,并于12月5日將首批資金注入信用保證基金專戶。
吉林銀監局對玉米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業務認真審核把關,加強督導,指導合作銀行開展增信貸款業務。
省農發行等金融部門積極開展增信貸款業務,主動與糧食購銷企業對接,受理企業申請,開展信用等級評定,確定企業授信規模,為企業增信貸款奠定基礎。按照各地確定的準入企業“白名單”,積極開展增信貸款業務。對與客戶簽訂《玉米購銷合同》的糧食購銷“白名單”企業,積極開展貸款調查,履行資產抵(質)押、風險評估、貸款審批等工作程序,防范金融風險。目前已完成了德惠市吉生糧油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與扎賚特旗天和糧食有限公司簽訂的5萬噸《玉米購銷合同》的審查,履行了相關貸款程序,確定了貸款最高累放額4500萬元,貸款最高余額3000萬元,12月29日正式發放玉米信用保證基金增信貸款。
貸款的發放標志著玉米購銷市場化前提下糧食收購資金融資方式的創新,形成了政府、銀行、企業風險共擔機制。信用保證基金的建立和實施,有利于解決企業融資能力不足,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企業融資渠道,規范企業資金使用行為,加大企業違規成本,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增強銀行放貸信心和貸款投放力度,對保障玉米收購資金需求將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發揮各級政府在保障收購資金安全方面的作用。借助政府監管手段,結合銀行專業化的管理措施,對增信貸款實施全程封閉運行、專款專用,實現“糧在錢在、糧走錢回、糧貸掛鉤、購貸銷還”,規避和緩釋金融風險;有利于構建市場化收購資金長效機制。政府主導的信用保證基金,是“四兩撥千斤”擴大融資規模,解決玉米收購資金的重要手段,是銀企對接的結合點,也是促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加快市場化經營步伐,創新融資方式的有益舉措,既管當前,又管長遠。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