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了總體部署,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總綱領,對于深化農村改革、保障農民權益、形成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大意義。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總的來說,要真正讓農民成為這項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改革增加農民收入 股份流轉封閉運行
對于本次實施集體產權制度的目標,韓長賦指出,“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廣大農民的權益是農村一切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項改革一個重要的目標設計和追求就是增加農民收入。”
據統計,到2015年底,全國已經有5.8萬個村,4.7萬個村民小組先行改革試點地區,已經累計向農民股金分紅近2600億元,2015年當年就分紅了411億元。改革集體產權制度把集體的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有利于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讓農民共享到了農村改革的發展成果。
如何在改革中保護農民的財產權益,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韓長賦表示,一是將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以及抵押、擔保和繼承的權利,二是實行嚴格保護。為防止外來資本的侵占,現階段開展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嚴格限制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農民所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流轉要封閉運行,不能突破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范圍。
經營性資產改革是重點 力爭五年完成
據了解,當前我國農村集體資產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第二類是用于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第三類是用于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而當前問題突出的經營性資產將是本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
對于聚焦經營性資產改革的原因,韓長賦解釋,一方面,現在不少的地方集體經濟形成了數額較大的經營性資產,如果不明晰歸屬、完善權能、盤活整合、創新機制,這些資產難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不盡早確權到戶,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一些經營性資產再過若干年就更難說清楚歸屬,就有流失或被侵占的危險,對此農民反映非常強烈,要求非常迫切。
根據工作部署,從2017年開始,農業部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對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在此基礎上,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提倡經營性股權“生不增、死不減” 群眾最終“說的算”
農村經營性資產股權分配和調整一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據了解,當前農村經營性資產股權管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動態管理,在一定時期內隨著人口的增減而調整股權或者份額。第二種是靜態管理,也就是說,生不增、死不減,保持穩定。
《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指出,集體經營性資產股權管理提倡實行不隨人口增減變動而調整的靜態管理方式。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最終是選擇動態還是選擇靜態,將由群眾來最終決定。
對于提倡靜態管理模式的原因,陳曉華指出,一方面,從制度設計上來看,農民的幾項基本權利應該相互銜接,農民的土地承包關系要求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另一方面,從已經開展的改革和已經進行的試點來看,多數地方或者說多數老百姓是選擇靜態管理模式。
“從中央安排的29個縣來看,有24個縣是選擇的靜態管理的模式,不隨人的變動而隨意調整。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應該說是多數群眾的選擇。”陳曉華指出。
試點將由點及面 先在城中村、城郊村等發達村開展
對于如何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韓長賦表示,我國地區差異很大,農村集體資產的情況比較復雜,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穩步推進,穩慎實施。
一方面,要堅持試點先行、由點及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關乎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各地情況十分復雜,所以要試點先行。
“文件里設定三年和五年這兩個時間表,三年左右搞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五年左右搞完農村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就是考慮到這項改革比較復雜,所以要由點到面的來實行。”韓長賦說。
另一方面,堅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難。改革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改革首先在有經營性資產的村鎮,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經濟發達的村來開展。
“因為這些地方集體資產多,農民改革的呼聲也高。從全國情況看,目前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 韓長賦解釋。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