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區竹鎮鎮侯橋村投資300萬元,建設糧食烘干倉儲中心,不但可以解決村內種植戶曬糧問題,還能每年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
侯橋村位于竹鎮鎮東北部,下轄49個村民小組,共有村民7650人,其中低收入農戶有133戶,貧困人口有229人。人口多、收入少,一直是攔在侯橋村面前的“攔路虎”,村集體幾乎沒有任何經營性收入。在六合區的新一輪脫貧攻堅戰中,侯橋村被列為經濟薄弱村。針對長期以來幫扶村大多以支定收、無根無源,經營性資產缺失嚴重,穩定增收基礎薄弱的現狀,六合區這一輪村居幫扶的重點在于切實幫助幫扶村添置一批優質經營性資產,提高物業、產業穩定性收入。對于侯橋村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足的現狀,“第一書記”顧全制定了以項目帶動集體經濟增收的計劃。
侯橋村有耕地17000畝,村民大多以種地為生。在一次走訪中,顧全發現村中雖然種植大戶多,但在收糧后卻沒有專門翻曬、儲存糧食的地方,常常造成“豐產不豐收”的窘境,而運到其他地方去烘干成本又太高,便由此萌生了建設糧食烘干倉儲中心的想法。
去年10月,侯橋村改造利用了原本廢棄的小學操場用來放置6臺組裝烘干機,新建了7個糧食倉儲間。倉儲間的規格有兩種,小的屯糧能力為30萬斤,正好適合一個種植大戶的一年產量,大的屯糧能力在50—60萬斤,可以屯放兩、三個普通種植戶的糧食。“整個項目由村集體全資建設,不但可以解決村內種植戶糧食烘干倉儲的問題,還可輻射周邊村莊,預計每年可為集體增收約20萬元。”顧全告訴記者。
“村里有了烘干糧食的地方,我們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侯橋村大花組種植大戶陶立奎告訴記者,糧食不能及時翻曬是種植戶最怕的問題,比如去年糧食豐收,但因為雨水多,難得能遇到幾個適合翻曬的天氣,又找不到足夠的院壩和人工。為了防止稻米霉變,只好賤賣,每斤能賣1.07元的稻米,最后只賣了五六毛錢。“今年糧食烘干倉儲中心建好,我們就不怕稻米霉變了。”
侯橋村書記許有寶告訴記者,烘干機的加工費每斤約5分錢,而烘干后的糧食價格每斤可提高兩三毛錢,也就是說,村民在每斤糧食上,利潤將增加至少1毛5分錢。“糧食烘干中心解決了規模化生產的‘瓶頸’,種植戶年平均收入將增加10%左右。”許有寶說,下一步,村里還準備與農機手共同組建農業機械合作社,村里出資采購農業種植相關的機械,農機手負責技術指導,為種糧大戶作業,收入按入股分配,以此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