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1.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
2.發放部門及發放形式:縣級農業部門組織補貼相關數據審核匯總工作,包括農戶基本信息、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并應對補貼給農民的資金進行7天公示。公示無異議后,縣級財政部門會同農業部門應按照便民高效、資金安全的原則,及時通過“一卡(折)通”等方式將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農民。
農機購置補貼
1.補貼對象: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2.發放部門及發放形式:
①購機:可以在省域內自主選擇補貼產品經銷企業或通過企業直銷方式購買機具。
②申請:憑借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申請表、購機發票及區級以上農機化主管部門認可的相關憑證、有效身份證明(個人憑戶口本和身份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憑工商營業執照)、經銷企業供貨表以及“一卡通”卡號或銀行賬號,就近到區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或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申請補貼資金。
其中購置需登記注冊、現場安裝或有省級累加補貼的補貼產品須到區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購置需現場安裝補貼產品的,安裝完成并經確認后方可申請補貼。
玉米生產者補貼
1.補貼對象:實際種植玉米的生產者,包括本地農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合法的外來租種者等。
2.發放部門及發放形式:玉米生產者補貼需要主動向縣財政部門及相關單位申報。
玉米生產者補貼面積核查于每年6月30日前完成,補貼資金發放于每年9月30日前完成。通過惠農“一卡通”系統由縣財政直接將補貼資金打入生產者存折賬戶,要求各地不得以現金形式發放補貼。
馬鈴薯補貼
1.補貼對象:農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或企業。
2.發放部門及發放形式:采取售價折扣補貼方式,即購種農民按折扣價付款,供種企業登記折扣銷售清冊,購種農民簽字確認。縣農牧業局與供種企業簽訂合同,確認供種數量,財政局根據供種量預撥70%補貼資金,播種出苗后,財政、農牧部門根據審核確定的供種清冊和農牧部門確認的無種子質量問題書面意見,與供種單位結算其余30%的補貼資金。
退耕還林還草補貼
1.補貼對象:新一輪退耕還林改原來“政府主導、農民自愿”為“農民自愿、政府引導”。在農民自愿申報退耕還林還草任務基礎上,中央核定各省總規模,并劃撥補助資金到省,省級政府對退耕還林還草負總責,自主確定兌現給農戶的補助標準;縣級政府有關部門登記并確認農戶申請,匯總形成縣級2014年-2020年退耕還林還草總規模。
2.發放部門及發放形式:補貼資金發放是由縣級環林局通過“一卡(折)通”方式兌現給農戶手中。
農業保險保費補貼
1.補貼對象:財政對農業保險業務的保費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補貼的對象是投保農戶。種植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責任為因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生物災害和意外事故對投保農作物造成的損失。對象為投保農戶。
2.發放部門及發放形式:對于中央確定的補貼險種,在試點省份省級財政部門承擔25%的保費后,財政部再承擔25%的保費。其余部分由農戶承擔,或者由農戶與龍頭企業,省、市、縣級財政部門共同承擔,具體比例由試點省份自主確定。投保農戶直接根據應該承擔的比例繳納保費。
秸稈補貼
1.補貼對象:開展秸稈收儲和進行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的各類主體,包括: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村社集體、秸稈收儲組織、秸稈加工利用企業等。
2.補貼方式和標準:
①秸稈粉碎還田機補貼:據悉,根據國家補助政策,補貼粉碎還田機6.72萬臺,補助資金2.25億元,這個補助也是農機補助的一部分。
②秸稈養畜:秸稈養畜示范補貼是國家長期支持秸稈飼料化的項目建設,據統計中央財政累計投入了18.5億元,用于建設秸稈養畜示范區超過了1000個。
③秸稈生物燃料化:秸稈的解氣化、秸稈的生物氣化、秸稈固化成型、秸稈碳化等燃料技術一直是國家財政補貼的大戶,近年還在加大投資補助力度。
鄉鎮的秸稈還田補貼申報與發放都是由各鄉鎮農技部門負責的,農民可以就秸稈還田補貼方面的事情到當地農技部門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