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20多天,夏糧收購就要全面展開,今年的糧食收儲矛盾空前突出。”記者日前從國家糧食局了解到,目前全國糧食庫存居于歷史最高點,且1/6的糧食儲存在簡易倉囤,這使安全儲糧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
面臨六大嚴峻挑戰
隨著我國糧食產量的增加以及供需形勢的變化,國家糧食供應安全面臨六大嚴峻挑戰,即糧食收儲設施能力嚴重不足、糧食物流通道不暢、糧食應急供應能力薄弱、糧食質量安全隱患較大、糧情監測預警滯后、糧食產后損失浪費嚴重。
以2014年為例,全國糧食產量達6.07億噸,相對于3.98億噸的商品糧數量,糧食倉儲倉容缺口巨大。《糧油倉儲設施建設方案(2009-2020年)》確定的原建設規模已不能滿足新的需要。基層糧食收儲設施陳舊老化嚴重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安全生產隱患很大。
這些問題疊加交織,挑戰著糧食收儲供應的安全。并且,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糧食應急保供任務艱巨。其存在的問題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數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應急加工和供應網點設施陳舊落后,功能不完善,配送效率低,面向農村和邊遠地區等應災應急供應能力尤其薄弱。
隨著糧食生產繼續向主產區集中,主銷區和西部地區產需缺口進一步擴大,“北糧南運”格局更加凸顯。2014年全國有1.65億噸糧食跨省運輸,原糧跨省散運比例約為25%,以包糧運輸為主。特別是鐵路散糧車因回空問題而尚未實現在全國范圍內的運營,東北糧食入關和西南、西北流入通道能力不足。
與此同時,我國農戶存糧約占全國糧食年總產量的一半左右,但由于儲存條件差、設施簡陋等原因,農戶儲糧損失比例約為8%左右。加上糧食倉儲裝卸運輸拋灑遺漏、過度和粗放加工,每年造成的糧食損失超過3500萬噸,餐飲消費環節的浪費更是觸目驚心。
“糧安工程”守底線
在新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下,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從根本上解決糧食流通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家決定要大力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以下簡稱“糧安工程”)。該工程主要內容包括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發布《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確定“糧安工程”建設的重點是,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等方面,目的是徹底改善糧食倉儲、應急等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綜合保障能力、宏觀調控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實施“糧安工程”是糧食流通工作的“守底線”工程,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依據,規劃期為2015年至2020年。規劃建設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應急建設期(2015年),重點解決倉儲設施不足等緊迫性問題,核心是主產區倉容建設和“危倉老庫”維修改造;二是整體推進期(2016~2017年),全面推進糧食流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全面建成期(2018~2020年),全面完成“糧安工程”建設任務。其中,到2017年完成全國“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到2020年基本消除“席茓囤”等露天存糧以及完成其他相應指標。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將建立考核評估機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糧食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開展中期評估,不斷調整和優化規劃實施方案及保障措施,促進規劃工程建設目標和任務的順利實施。
鼓勵以市場方式解決
針對我國安全儲糧矛盾突出的狀況,國家糧食局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翟江臨表示,應鼓勵糧食企業以市場方式解決倉儲、加工難題。
翟江臨表示,糧食行業科研單位對其持有的科研成果應當通過協議定價,以在技術交易市場掛牌交易、拍賣等市場化方式確定價格。在確定價格的過程中,單位領導在履行勤勉盡職義務、沒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價中因科技成果轉化后續價值變化方面所產生的決策責任。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入全部留歸單位,納入單位預算,不上繳國庫。扣除對完成和轉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人員的獎勵和報酬后,應主要用于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等相關工作。
為了強化科技儲糧,實現常儲常新,國家糧食局正大力推進新的儲糧技術,使庫存的糧食處于安全儲存狀態。此外,還制定實施了《簡易倉囤儲糧技術規程》和《安全儲糧操作守則》,確保非標準糧倉的儲糧安全。
在首屆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介活動期間,共有140多家單位提供成果472項,除了倉儲物流外,還涵蓋糧食加工、油脂加工和糧食檢測等技術領域。經對需求與成果的初步分析,有大約一半以上的企業需求可以得到現有技術成果的支持,有近三分之一的需求與科研單位現有研發方向趨同,企業與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已有明確的基礎。
除了發揮市場的手段加以解決外,為確保糧食儲存安全,各級糧食部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其中一點就是強化科技儲糧,實現常儲常新。如大力推進智能通風、環流熏蒸、糧情測控、谷物冷卻、充氮氣調儲糧等新儲糧技術,使庫存糧食處于安全儲存狀態。
與此同時,國家和省兩級糧食部門還派出了大批安全儲糧專家組,深入到重點地區開展巡查指導,及時排除儲糧安全隱患。
■縱深
王鶴齡: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需“輸血”
“雖然散糧中轉設施發放和接收能力已顯著提高,但倉容緊缺和物流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問題依然嚴重。”全國政協委員王鶴齡對糧食倉儲物流及基礎設施建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王鶴齡表示,自“十二五”以來,我國糧食主產區緊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主題,優化庫點布局,加大物流設施建設投入,做細做實項目庫,為國家糧食收儲政策落實、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強物質保障。以安徽省為例,該省以2014年中央補助地方“糧安工程”危倉老庫維修改造重點支持省份為契機,積極推進維修改造工程,極大緩解了當地糧食豐產與倉容嚴重不足的矛盾,使全省散糧中轉設施發放和接收能力顯著提高。
但倉儲物流設施的建設歷史欠賬太多,倉容緊缺和物流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問題依然嚴重。尤其是2015年秋糧收購期間,安徽省部分地區就出現了局部“賣糧排長隊”現象。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同時也是倉儲物流及烘干設施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的表現。全省每年用于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的資金相對其他行業較少,且糧食主產區市縣財力不足,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實際上,全國糧食主產省基本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為此王鶴齡委員建議:加大糧食主產區倉儲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通過抓緊維修舊倉提升安全儲糧能力,加快增建新倉迅速擴大有效倉容,積極應對糧食收儲倉容不足問題。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應提前測算,適時開展跨省移庫工作,盡快解決糧食主產區倉容緊缺的問題。此外,在我國稻谷和玉米主產區,應新建或擴建糧食烘干設施,以滿足糧食生產經營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糧食立筒倉_糧食鋼板倉_糧食倉儲設備_糧食倉儲機械_糧食鋼板倉價格_糧食鋼板倉設計規范_環球糧機網【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