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9年,如東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其中,水稻、二麥兩大作物生產的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六大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95%、80%、90%、95%、70%、80%以上,其中水稻機插秧水平達75%以上,高效機械化植保能力達60%以上,糧食產地烘干能力達50%以上。全縣所有鎮(區)基本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建成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縣。2018年已經過去半年,我縣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局如何?今后的路怎么走?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相關鎮村。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枝散葉
袁莊鎮春華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春華告訴記者,他們作為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現有收割機8臺,大型拖拉機3臺,植保機3臺。今年又購置了烘干機,服務范圍能覆蓋周邊花園頭居委會、滸澪等地的1000多農戶,5000多畝地。2013年開始,合作社從種植到收割、烘干,全程機械化,作業效率比手工勞作效率高,不僅種田大戶滿意,一些小型農戶也省事了,合作社的收益較好。“我們一起合伙的還有6人,都覺得創辦農機專業合作是走對了路,盡管實現了農業機械共用,但還是經常忙不過來,周邊的服務需求量比較大。” 王春華說。
朱明飛是如東經濟開發區(苴鎮街道)肖橋村黨總支部書記,幾年前,他創辦了朱明飛家庭農場,到目前,已經流轉土地380畝,去年投資40多萬元,建起糧食烘干中心,除了給自己烘干糧食之外,村子里流轉土地的糧食種植大戶也到他這邊來進行烘干。另外,他還有擁有打漿機、旋耕機、高速插秧機、收割機以及85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機。特別讓朱明飛開心的是,他的家庭農場已經擁有了從育秧到播種、植保到收獲、烘干、貯運全程自動化流水線作業。他感慨地說:“全程機械化讓種田就像工廠制造產品一樣便捷!”
在田頭,記者看到了64歲的插秧機手蔡建泉。“去年,我花了10.5萬元買了一臺插秧機,國家補貼了2.5萬元。今年就給大承包戶插秧了,作業面積六七百畝,一天能插秧50畝左右。”蔡建泉興奮地說,“一畝地65元,散戶還略微高一點,我已經忙了半個月,大概毛收入4.5萬元。除去人工、油錢、磨損等費用,一季能收入3萬多元。”
在我縣,像王春華、蔡建泉這樣的農機專業戶不在少數,通過他們的操作,改變了傳統的糧食種植模式,增強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也提高了效益。不管是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還是專業農機大戶等,這些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已經成為我縣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主力軍。
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不平衡
開發區高度重視農機化工作,農機裝備能力和機械化技術應用水平在全縣排名靠前,全區種植大戶土地流轉面積已經達到了25000畝左右,實施糧食全程機械化有著比較雄厚的基礎。今年該區繼續加大各類農機具的推廣力度,目前高速插秧機已經完成了16臺,步行式插秧機已經完成了6臺,大中型拖拉機已經完成了13臺,植保機械任務也已完成。盡管目前創建工作成效明顯,但該區農村工作局副局長袁步兵還是敏銳地捕捉到了一些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土地流轉費仍然偏高,對于種田大戶而言,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會影響到糧食的種植面積。另一方面,種田大戶還要面臨糧食價格下行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他們購置大型機械的積極性。”
據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副局長周俊介紹,糧食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涉及六大環節,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獲、秸稈機械化還田和糧食烘干,從全縣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是社會化服務的面還比較小,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二是水稻機插秧的面積偏少,按照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創建的要求,水稻機插秧必須在75%以上,目前全縣還不到70%;三是高效植保這個環節按照要求必須在60%以上,由于社會化服務這方面工作還有一些缺陷,我縣目前的高效植保環節只有50%左右。另外,大中型拖拉機、高效植保機械和糧食烘干中心存在各鎮區分布不均衡的情況。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在糧食全程機械化過程中,植保環節還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拿水稻的紋枯病來說,同樣的藥水,同樣的機械,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防治,也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從而就會導致一些農戶看不到防治效果,開始質疑社會化服務的作業質量。另外,由于一些散戶和地處偏辟的田塊,難以用上大型機械化作業等因素,也在制約著糧食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的開展。
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新路徑
“我們的目標是2018年全縣有4到6個鎮區能達到創建要求,2019年全面實施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的目標。” 周俊建議下一階段要重點圍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過程中的短板,加以彌補。
據了解,目前存在差距的鎮區都已經出臺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鎮創建的示范要求,對照差距采取措施。一些鎮區在機具方面,通過作業補助的方式,增強農戶購機的積極性;一些鎮區針對烘干中心不足的問題,力求通過社會化服務的方式,由村一級合作經濟組織開展專門的服務。當下,隨著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工作力度地不斷加大,機械的種類越來越多,各種不同種類的機械,更新換代也越來越快,針對這一問題,縣農機推廣站與縣農委相關科室緊密協作,共同制定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標準,通過宣傳培訓、技術指導和作業質量的督查,做好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
如何加快推進糧食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確保明年創建成功,周俊給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要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創建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推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整理,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為規模化的農機作業服務創造條件;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培育力度,鼓勵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要扎實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開展農機職業技能獲證獎補工作,著力培養一批農機操作能手;要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興建農機具庫棚,加大農村機耕道路、橋梁建設力度,加強農機維修網點等配套設施建設。在用電、用地等方面落實優惠政策;要制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范路線,通過示范村、示范鎮和示范方的建設,在新機具的推進,新機具的普及和應用方面,探索出一些新的路子。
記者手記:機械化種田,一方面減少勞動力,解放了生產力,另一方面可以縮短時間,提高種田效率。機械化種田、科學種田,將會是今后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機械化作業,并不意味著機械化思維,而是需要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因地制宜,科學安排。因而,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的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創建不是目的,建設美麗鄉村,讓農民豐收又豐產,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www.rldfitne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