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糧油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學術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九屆學術年會以“科技引領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為主題,開展了特邀報告會、分會場專題論壇、科技成果展等系列活動。全國各地的會員代表近500人匯聚在首都,共同參與這場國內糧油科技屆的頂級盛會。
在八屆一次理事會上,選舉產生常務理事50名,張桂鳳當選理事長,王莉蓉為學會法定代表人、秘書長,選舉了第一屆監事會,設立了首席專家組,聘任王瑞元、姚惠源、岳國君為學會三個領域的首席專家,并對學會理事會功能型黨委進行了換屆。
大會開幕正值第38個世界糧食日,本次大會也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2018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分會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曾麗瑛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上屆理事會的成績,并對新一屆理事會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當好橋梁紐帶;二是突出工作重點,發揮更大作用;三是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她強調,糧油學會是糧食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要為新時代糧油科技的健康發展,為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大會開幕式上頒發了中國糧油學會終身成就獎、中國糧油學會第一屆青年科技獎、2017年度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等7個獎項。糧油市場報記者了解到,共有26個項目獲得2017年度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其中,“油茶籽加工增值關鍵技術創制及產業化應用”等6個項目獲一等獎,“食品級惰性粉防治儲糧害蟲技術”等9個項目獲二等獎,“高溫花生粕精深加工增值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1個項目獲三等獎。
據介紹,2017年度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涵蓋了糧食行業的油脂加工、糧食加工、糧食儲藏、飼料加工、信息與自動化、米制品、糧油質檢、發酵面食等專業領域,技術水平普遍較高,真實反映了糧油領域的科技水平,對促進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和產學研相結合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10月16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陳銳、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總工程師何毅、科技部農村中心主任賈敬敦及同濟大學教授程國強圍繞不同主題作了大會特邀報告。
10月17日,大會組織設立了三個分會場專題報告會,分別以“油脂及飼料產業的創新發展”“糧食流通產業鏈的創新發展”“糧油食品科技的創新發展”為專題,邀請相關學科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共60人作學術報告。
據了解,本屆學術年會共征集論文101篇,其中糧油食品科技的創新發展34篇,油脂及飼料產業的創新發展41篇,糧油流通產業鏈的創新發展26篇。
會議同期開展了糧油科技成果展、糧油新技術新產品展、糧油科研團隊展和圖書展等4個展覽。記者在現場看到,糧油科技成果展區集中展示了獲得2017年度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的項目情況;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中糧集團、京糧集團等18家知名企業和科研院所代表聚集在糧油新技術新產品展區,展示在糧油科技、新產品開發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亮點;糧油科研團隊展區則邀請8個科研團隊重點介紹團隊建設的情況和取得的科技成果,凸顯人才興糧的積極作用;圖書展區展示了近5年糧油科技相關圖書,為科技工作者和會員代表搭建信息共享的平臺。